闽南网10月28日讯(福建日报新媒体·闽南网记者 梁政 通讯员 黎斌 苏小英 文/图)“有了这次教训,以后我再也不敢这么喝饮料啦!”10月28日,在解放军第909医院内分泌风湿科的病房里,病情平稳的外来务工者易先生感慨道。
据了解,易先生在长泰务工多年,年纪轻轻的他没啥别的爱好,平日里就喜欢喝各种各样的碳酸饮料,常规每天的饮用量都在8升左右,遇到天气炎热则要喝到10多升,且基本不进行身体锻炼。30岁出头的他,这几年体重持续增加,入院前体重达到了300余斤。根据肥胖等级分类,他已经达到了最高的三级。
10月22日上午,易先生突然感到非常口渴,而饮水量和小便量却明显增多,随后出现了恶心、呕吐,吃什么就吐什么的症状,并伴有气喘和呼吸困难。到医院就诊时,正常人的空腹血糖是介于3.9至6.1之间,但易先生高达40摩尔每升,超标了6倍多,已经引发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肾功能损害、电解质紊乱、重度脂肪肝等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经过3天的积极治疗,10月25日患者才脱离生命危险,目前正在逐步康复中。
第909医院内分泌风湿科主治医师雷美红介绍,碳酸饮料主要成分是糖和碳酸水,以及香料、柠檬酸、咖啡因、色素等添加剂,其中的含糖量非常高。有实验表明,一瓶500毫升的雪碧大概含有14块方糖的量,喝多了很容易造成糖摄入超标,而长期饮用碳酸饮料会导致肥胖、内分泌紊乱、免疫力下降等问题。即使是一些打着无糖旗号的饮料,其中采用的是代糖,加入了阿斯巴甜、甜蜜素、安赛蜜等甜味剂,它们的甜度是白糖的几十倍甚至几百倍,所以无糖饮料并非真的不含糖,经常食用照样会对身体造成危害。雷医师建议,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关注食品中是否存在甜味剂含量超标的情况,以免经常食用对身体造成不必要的危害,而对于肥胖或患有糖尿病的群体,更是要管住嘴、迈开腿,严格遵从医务人员的服药要求,定期监测血糖变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