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猪而闹 因猪而和——长泰枋洋村的小村"猪事"
不敢“深呼吸”
“一个月不到,新拆猪舍面积2万多平方米,生猪存栏数由集中拆除前的2万多头锐减到155头。”聊起枋洋村近日的生猪整治,初任大学生村官小胡除了震撼,还是震撼!
然而谁都想不到,不久前村里却是猪臭味弥漫,“只能以手掩鼻踮起脚尖绕着过!”小胡说,而空气中紧张的味道更让人不敢“深呼吸”。当时,村民黄四章和失明的老母亲、患淋巴癌的妻子,坐在家门口,与镇村干部对峙,门边放着农药。
枋洋村位于长泰县枋洋镇,有养猪传统。高峰期生猪存栏数6万多头,人均20多头,养殖密度全县第一。枋洋村的禁养区猪舍拆除工作迟迟无进展。“类似强烈抵抗的,不只老黄一家,有村民甚至放狗驱赶干部,还发微博倾吐不满。”因猪而起的事沸沸扬扬。镇里曾派出工作组进驻枋洋村,一个月后,工作组悻悻而返。接着便是全县通报批评、黄牌警告、被实行单列管理,甚至取消评优。枋洋全镇领导“鸭梨山大”,自我检讨发现,其实拒拆猪舍只是村民对政府不信任的一种反抗。
原来,枋洋村上一届村支书等村干部因为经济问题被抓,村两委班子成员不全,信心不足,软弱涣散,遂引起民愤,“群众不信任你,干群间有堵‘隔心墙’堵着,难怪说话无人听,办事没人跟!”
先拆“隔心墙”
“取信于民的关键在于解决自身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为群众解决更多实际问题,给他们带来真正实效。”
痛定思痛,枋洋镇党委开出药方——“撤、选、育、派”。村里新选派3名村两委,其中新任命一名村支部副书记主持工作。村里的经济能人黄阿兴被“相中”了。觉得“光荣”之余,他也“挣扎”:且不提自家近500平方米猪舍要首当其冲,自砸“饭碗”一损失就是上百万的事,何况村民抵触强烈,能否胜任,心里真没底。
为帮村干提振信心,镇领导在短期内密集召开村两委专题会议,并逐个谈心。“村民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如果我们不带头,工作怎么推?我先拆!”阿兴是个实诚人,从1997年开始养猪至今,一直是村里经济发展的带头人,还是技术能人。可以说,在他的引领下,小村一度因猪而兴,全村的养猪收入要占到总收入的一半以上。
工作须直面“利益”这道养殖户的观念坎,村里改变原先笼统包组包片的入户宣传方式,重新安排任务,实行分户到人、交叉入户的动员新方式,从大户抓起。
蔡长规是许内自然村最大的养殖户,他坦言“阿兴100多万都舍得了,我们还有什么好说的?”但长规有自己的无奈,猪舍一拆,他兼营的饲料店,几十万欠款怕是收不回。黄阿兴感同身受,一再帮忙想办法。
“养猪涉及村民收入,是民生问题;保护环境,关乎长泰的可持续发展,关乎绝大多数长泰人的生活环境和质量,是更大的民生问题。” 镇书记林仁振更是多次上门做思想工作。蔡长规最终同意,也带头先拆,这如同一记重拳,打消了其他养殖户的观望和犹豫心理。
3月初,集中拆除行动正式开始,镇里聘请20名有拆迁经验的外省民工组成专职拆迁队。一声令下,众锤齐敲,作业规范。“先拆猪舍隔间、围墙,再整幢拆除,让养殖户有个缓冲时间卖猪和接受。”林仁振说,白天拆除,晚上镇干部和村两委没有休息,继续分头夜访,到被拆除户家中进行安抚,并帮忙联系外地购销户到农户家中销售生猪,最大程度地减轻村民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