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县把“两违”整治与“生态旅游岛•漳南核心区”建设等工作紧密结合,紧紧围绕“六达标”,以“六个一”为抓手,深入推进“无违建县”创建工作,成效显著。2014年以来,共拆违3081起、拆违面积181.36万㎡、腾出可利用土地面积235.93㎡。2015年,东山县率先成为我市首批创建“无违建”示范县之一,在全市竖起一面标杆。
广排深摸,打牢一个基础
“两违”综合治理专项行动伊始,东山县就在全县范围内广排深摸,打牢治违工作基石。
“调查摸底工作是‘无违建’创建深入开展的重要基础,为历史遗留问题分类处置提供原始依据。只有摸清了底数,‘两违’综合治理的各项工作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无违建’示范县创建工作才能做到了然于胸。”东山县“两违”治理办主任、县市容管理局林大强局长介绍道。
为全面掌握全县民房基本情况,东山县全面开展县、镇、村(居)三级组织覆盖全岛的民房普查活动,西埔、铜陵两个中心城区(除城中村外)重点普查“三证”(土地使用权证、建设规划许可证以及房产证)办理情况,农村(包括城中村)重点普查违法占地以及“一户多宅”等情况,做到横到边、纵到底,无盲区、零遗漏。坚持有据可查、有案可稽原则,根据“一般用户”“无房户”“困难户”“危房户”和“一户多宅”等情形,分门别类登记造册,形成详实完整的“一户一档”。
以点代面,打造一张名片
看古榕沧桑,玩战地游戏,研古井历史,赏古庙民俗……移步换景,让人流连忘返。如今到东山县湖尾村游玩的人越来越多,也获得更多的“点赞”!湖尾村也在2015年的东山县“十佳”富美乡村评选中排名第一,更是成了省级“美丽乡村”和市级“富美乡村”创建村。
“湖尾村能发生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和‘两违’综合治理是分不开的,通过拆违建新、村庄规划以及‘两违’管控,确保了湖尾村美丽乡村能建得起来,能保持下去。”樟塘镇党委书记朱义兴指出。
而湖尾村崭新面貌仅仅是东山县的一个缩影。2015年,东山县敢为人先,率先在全市创建“无违建”示范县,成为漳州首批的两个“无违建”创建示范县之一。同时,进一步选取铜陵镇、陈城镇澳角村、西埔镇石埔村等11个镇、村为示范点中的示范点,先行先试,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创建方法,2016年又新增示范点7个。示范点着力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处置、长效管理机制建立等方面瓶颈问题,创出亮点,创出路子,打造出一张张可复制可推广的“无违建”示范点创建名片,切实发挥典型带动作用,以此全面推动全岛“无违建”治理。
严防管控,守住一条底线
2015年8月24日至10月19日,东山县对严重影响道路通行、群众反映强烈的黄某娘违建住宅实行强制拆除,为县城建设、群众出行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赢得群众“点赞”。黄某娘这一困扰当地政府和群众十多年之久的违建物能够顺利拆除得益于该县完善的防控治违体系,即“三级机制”。
所谓的“三级机制”,一是“三级巡查管控”机制。村(居)、镇、县各组建一支巡查管控队伍,村(居)一级严格落实网格管理,责任到人;镇一级主要加强对各村(居)巡查管控情况的督查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协同处置;县重点督查、指导、考核片区管控情况,配合强制拆除“两违”“钉子户”。二是“三级信息互通”机制。在各村(居)、11个责任片区以及县“两违”办各设一名网格联络员,坚持做到“日报告、旬汇总、月通报”。三是“三级报告”制度。要求发现新增违建,村(居)3日内上报属地部门,属地部门在15日内处置完毕,难以处置的上报县“两违”治理办牵头组织实施,形成高压态势,强势拆违。对逾期未上报、未完成处置造成影响的,严肃追责。2015年以来,全县新增“两违”84宗,其中拆除22宗、面积2.3万㎡,制止违建苗头15宗,责令停工13宗,责令整改8宗,做出处罚26宗。
建章立制,绘制一张蓝图
“‘无违建’示范点创建重点在规划,规划是蓝图,有了科学合理、具有可操作性的蓝图,‘无违建’示范点创建才有的放矢,也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两违’问题。”东山县“两违”治理办林大强主任强调。
目前,全县61个村全部完成规划编制,其中20个村纳入城区规划编制,41个村独立完成。确保全岛规划建设齐头并进,共下“一盘棋”,做到“一张蓝图”管到底、干到底。为加强建房管理,《东山县城乡个人建房审批管理规定(试行)的通知》,明确了职能部门以及乡镇的管辖区域和审批权限,进一步完善个人建房审批机制,强化城乡个人建房管理;在满足群众建房需求的同时,着重解决城乡无序建房突出问题,确保规划顺利实施。自“无违建”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全县个人建房审批1119宗、面积21.63万㎡,其中农村村民建房371宗、面积5.08万㎡。
法情结合,破解一个难点
如果说“无违建”示范县创建的重点在规划,那么如何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则是难点。
“我们主要是依据《东山县“两违”历史遗留问题处置办法》,分类处置,逐步推进。”林大强介绍。
“两违”综合治理以来,东山县坚持“堵疏结合、情法相依、分类对待、妥善处置”,研究出台《东山县“两违”历史遗留问题处置办法》。针对不同违建情形,按“拆”“改”“缓”“罚”等进行归集分类,设置不同处置办法,做到尊重历史、以民为重、法情结合。对违反规划以及属于“四重点、五部位、六先拆”的坚决拆除;对可以改正办理手续的予以补办;对确实属于住房困难的违建户先缓后拆;对符合保障性住房申请条件的,积极解决其住房困难;对“一户多宅”的,严禁增建扩建,依法收回旧房用地。
虎山公园路口位于西前路与西环路交叉处,几十年以来一直存在路窄、坡大、灯暗、险多等问题,影响城区建设规划。道路改造涉及25户历史“两违”对象、供销宿舍楼20户居住户,总面积7515㎡。在县、镇及各相关部门的大力推动下,分成多个工作小组开展几十批次入户,坚持“法”与“情”结合,做到“该拆则拆、该赔则赔”,历时几个月的时间,终于顺利完成道路“卡口”的拆除和改造工作,历史问题得到妥善处置。
2015年以来,全县没收违法建筑1.2万㎡,补办用地手续165户,帮助解决住房困难17户。
拆建并用,优化一方环境
东山经济技术开发区,2000多平方米的“文体广场”已经成为附近居民茶余饭后的好去处,人们或三三两两走在休闲走廊,或聚在一起谈天说地,又或利用健身器材舒展舒展筋骨。据东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陈毅华介绍,这里原来是冠宇建设有限公司的建设工棚和售楼处,2015年12月建设使用期限到期,冠宇建设有限公司拒绝自拆。去年5月,开发区组织对该“两违”建筑实行强制拆除,并建成“文体广场”,广场的建成使用惠及周边四个小区,近一千户居民。
“两违”综合治理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打造宜居环境,提升群众生活品质,真正造福于民。东山县坚持行政为民,把“两违”综合治理的落脚点放在拆后土地利用工作上,坚持统筹规划,因地制宜,惠民利民,要求每一拆违现场必须“拆彻底、清干净、用到位”,依据拆后土地利用计划,形成利用清单,及时清理建筑垃圾,重点突出一个“用”字,做到“三个结合”:一是拆绿结合,做到宜绿则绿,宜耕则耕,美化生态环境;二是拆建结合,铲除“拦路虎”,清除“绊脚石”,推进项目建设;三是拆改结合,有效推进休闲活动场所等民生工程建设,福泽百姓。2014年以来,全县拆违3081宗、面积181.36万㎡、腾出土地面积235.93万㎡,已实现恢复和利用的土地234.67万㎡,利用率99.47%,其中用于项目建设128.77万㎡、土地复垦41.46万㎡、生态绿化26.95万㎡。
(曾灿辉许志强唐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