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县通高速”,南来北往的车辆在高速路上风驰电掣驶向远方;
纵横交错的国省干线公路,犹如一条条蜿蜒的巨龙,穿梭在山川田野;
“镇镇有干线、村村通水泥路”,农村道路进村入户惠及民生;
满载集装箱的大卡车在全市港区港口穿梭不停;
……
过去的五年,漳州市委市政府放眼全局谋划大交通,大力实施“大港口、大通道、大物流”发展战略,加快构建“四个交通、两大服务体系”,即综合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和公众出行服务体系、现代物流服务体系。这五年,是我市交通发展史上投资规模最大、建设项目最多、发展速度最快的五年。
在高速公路漳州东出口处,立交引桥宛如巨龙盘旋于大地之上。记者 游斐渊 摄
五年来,全市交通基础设施累计完成投资727.3亿元,年均增长20%,相当于“十一五”投资的4倍以上。仅2015年,全市实施交通建设项目88个,完成交通投资180.36亿元,保持了投资力度持续增强、建设规模持续扩大、发展势头持续提升、投资总量稳居全省第一的强劲势头。
高速通道
助力我市实现跨越发展
2015年1月16日,靖海高速通车,漳州市区外围绕城高速公路实现了闭合,至此,漳州往东到厦门,往北到福州、泉州,往西到龙岩,往南到广东,4个方向均通高速,进一步强化了漳州在闽西南高速公路的枢纽作用。
2015年9月30日,漳永高速公路漳州段顺利通车,不仅结束了华安没有高速的历史,更成为一件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事件,它宣告着漳州高速公路建设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实现“县县通高速”,构筑起与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速公路大通道路网格局。
高速公路的开通,有助于道路沿线城镇群的发展,对经济发展形成巨大的推力,常常被称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黄金路”。鉴于此,2010年以来,漳州市重新确立了“两纵两横五联”高速公路网总体布局,规划实施高速公路建设项目10个,计划完成投资400亿元,新建里程达405公里,到2015年底,已建成9个项目,新增里程348公里,至此,全市高速公路总里程已达到595公里。
“漳州高速公路从过去‘一纵一横’到‘两纵两横五联’,实现了市区高速公路环城闭合、‘县县通高速’以及一个小时内市到市、县到市,二十分钟港区和重点景区上高速,绝大多数乡镇三十分钟上高速的‘十二五’规划目标。”漳州市交通局相关负责人认为,全市高速公路大通道路网格局初步形成,对漳州的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具有推动作用,意义非凡。
国省干线
构建现代优美的通行环境
厦漳同城大道(国道319改线)是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加快厦漳泉同城化发展战略的开篇之作,也是一条集交通旅游、文化休闲、生态景观、城市发展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城际综合通道。项目全长26公里,总投资83亿元。截至2016年8月底,累计完成投资64.11亿元,占总投资量的77.5%。项目明年有望建成通车。建成后将成为全省最宽、最美的高等级公路。届时,从漳州动车站到厦门岛仅需半个小时。
漳州沿海大通道路线总长约171公里,总投资106亿元,沿途经漳州开发区、龙海市、漳浦县、古雷开发区、云霄县、东山县、诏安县等7个县(市、开发区)、31个乡镇(场),连接7个港区,将串联起古雷港经济开发区、厦门港南岸新城、环东山岛经济区域等漳州重要经济增长极,对促进我市经济发展特别是滨海新区建设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目前除诏安县境内局部路段未动工外,其余路段已全部开工,漳江湾特大桥、诏安湾特大桥等控制性工程正在加快推进,整个项目有望于2018年底建成通车。
2016年1月9日,漳州新江东大桥及接线公路工程比原计划提前四个月竣工通车。该项目的建成,极大缓解了区域交通压力,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助推了厦漳同城化进程。
厦漳同城大道、沿海大通道、新江东大桥只是国省干线建设的一个个缩影。五年来,全市国省干线累计完成投资超过300亿元,完成2条原国道路面改造和5条原省道全线贯通,漳州沿海大通道、东山生态环岛路等一批项目顺利实施,对厦漳泉同城化、市县交通发展、缓解区域交通压力具有重要的作用。相继建成九龙江大桥、南凌大桥、浦南大桥、龙江大桥、新江东大桥等5座特大桥项目。
此外,“十二五”期间建设22个镇镇干线公路项目、新增7个通乡镇、火车站干线公路项目,实现全市121乡镇“镇镇有干线”、1686个行政村“村村通水泥路”目标。
难能可贵的是,国省干线的大项目,包括东南花都至东泗、平和西蝉至货运中心、南凌大道、长泰陈巷旺亭至武安鹤亭、浦南大桥连接线等镇村干线,在规划设计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历史文化保留,比如厦漳同城大道有机串联白礁慈济宫、天一总局、林氏义庄等周边历史文化景点;漳州沿国道324线将建起长达153公里的闽南文化生态走廊,为全国文化走廊之最。“能把人文、休闲、生态等因素紧密结合起来,出行也变成一件很美好的事。”在国道324线五里亭驿站休息的刘先生对此点赞不已。
港口物流
正迎来全新的发展契机
金秋九月,招银港区里,装载集装箱的大卡车来来往往,机械吊臂正在不停忙碌着,一个个集装箱此升彼落。
“十二五”期间,我市大港口建设初具规模,港口综合通过能力突破4000万吨,集装箱达58万标箱,港口通过能力大幅增强,进一步凸显了漳州港在海峡西岸经济圈港口群的地位。其中,漳州港七个港区累计完成投资54亿元,新增港口生产性泊位14个,其中万吨级以上8个;古雷港区30万吨级油品化工码头以及招银港区7#-10#等4个10万吨级泊位相继建成投用;后石港区20万吨级散杂货码头即将竣工。
随着交通路网的完善优化,漳州交通物流产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春天,并逐步形成以石化产业、花卉产业以及食品、农产品、水产品为代表的一批交通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十二五”期间累计完成投资近50亿元。交通物流园区和运输场站加快建设。全市“9客11货”场站项目纳入国家综合交通运输枢纽专项规划,重要枢纽场站加快建设,漳州客运南站顺利实施,建成石码综合客运枢纽站等一批场站项目。正是因为这些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物流行业的发展有了更加强劲的动力。2014年以来,全市规模以上物流企业已达216家,其中,运输物流128家,交通物流业得到快速发展,培育了盛辉物流公路港、漳龙物流、四通物流等一批龙头企业。
动车时代
让漳州成为重要节点城市
新建南昌铁路局漳州车站为龙漳线和厦深线接轨站,是厦深铁路福建段最大的中间站,同时也正成为四面八方游客认识漳州、了解漳州的一张重要名片。漳州站于2012年6月29日正式开通运营,宣告漳州正式跨入动车时代。2013年以来开通动车站包括漳州站、角美站、南靖站、漳浦站、云霄站、诏安站。
2016年,漳州站办理列车趟数为118趟(59对),去向为南京、上海、杭州、广州、昆明、重庆、郑州、太原、北京西、深圳北、南昌、福州、宁德、龙岩、泰宁、三明、合肥、蚌埠南等。今年1-8月,已发送旅客236.2万人次,日均9680多人次,单日最高发送客流达到15387人次。
富美漳州,交通先行。漳州作为交通部确定的国家级交通运输枢纽城市,“十二五”以来,全市交通运输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在省交通运输厅的指导支持下,紧紧围绕建设富美漳州的奋斗目标,全市交通基础设施实现历史性跨越,初步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全市交通面貌发生了跨越式变化。可以预见,不断升级的交通路网必将进一步助推、拉动漳州加快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速度和广度。(记者 郑来珍 通讯员 林俊河 宋必武 陈河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