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热心爱国”牌匾背后的故事
八十多年来,龙海市海澄镇厚境村许氏宗祠里一直珍藏着一块题有“热心爱国”的牌匾,系民国十九年五月时任“福建省政府主席”陈仪为表彰旅缅爱国华商许文鼎而为许氏宗祠题写的。木制牌匾长2米,宽0.63米,厚4厘米,牌匾庄重大方,气度雍容,让人肃然起敬。
据说,当年为表彰旅居海外的华侨许文鼎赈灾济民、热心爱国的高尚义举,省政府特地为他制作这块牌匾,可许文鼎十分低调,认为“赈灾济民,扶贫解困”是他应尽的一份义务,不能居以为功,有的话,也是整个许氏宗亲之功。后来,省政府只好遵照他的意思把它改为“许氏宗祠”而题。
民国19年(1930年)和民国21年(1932年),海澄县东园乡遭自然灾害,许文鼎两次汇款和运大米救助乡亲渡过灾年。1956年,他再次捐款和粮食赈济龙海县东园乡遭受旱灾的乡亲。据当地老人回忆,新中国成立前,许文鼎曾多次寄钱、米、布分发给村民乡亲,泽被乡村邻里,惠及千家万户,给村里人留下了极深印象。可惜的是,他自旅居缅甸后却从未回过家乡。
民国24年(1935年),厦门大同中学增设高中部,许文鼎与曹允泽、胡文虎等其他几位海外华商被时身患重症(严重肾炎)、医生预言活不过两年的大同中学校长许鸿图(同乡同宗族亲)的“与其在家等死,不如去南洋募捐一笔资金”真挚心愿所打动,慷慨捐资新建文鼎楼、文虎楼、越裳楼,并添置了图书、教学仪器等。民国26年(1937年)春,许文鼎被许鸿图热心办学之举所感召,在家乡创办了文鼎小学。小学占地约5亩,有6间教室,3间办公室,一间大礼堂,学生起初约200人,最高峰达2000多人。
据88岁许国英老人介绍,文鼎小学创办不久,许文鼎又着手在厚境许西曾社购置土地筹建中学,后因抗战进入非常时期,中学未建成。1937年,厦门(集美)大同中学为避战火搬迁到海澄厚仔许社,以文鼎小学为主轴,因陋就简地开学,“是为海澄有中学之始”。在抗日烽火中,大同中学师生经常下乡开展抗日救国宣传活动。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7月23日,“缅甸华侨救灾总会”成立,海澄同乡会理事长许文鼎被选为常务委员,他带头捐资支持祖国抗战。随后,与洪天庆在华侨中劝募200万元公债汇交南京国民政府财政部。1942年,日本南进,攻占缅甸,许文鼎与洪天庆一起回到重庆,积极参与抗日活动。据许国英回忆,许文鼎不仅捐献钱物药品,而且还捐献了一架飞机。抗战胜利后的民国35年(1946年)11月,许文鼎与郭美丞、李文珍、李良远等漳属华侨积极响应福建省政府“回国投资建设”号召,参与发起成立福建经济建设公司。
福建省政府主席陈仪题写的“热心爱国”牌匾。 (漳州新闻网 林盛发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