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闽南网 > 漳州 > 龙海 > 龙海新闻 > 正文

龙海闽南古埠石码镇 那些你意料之外的历史[图]

来源:中国龙海网 2015-08-17 15:26 http://www.mnw.cn/ 海峡都市报电子版

  石码镇古名石溪,是以溪名定做地名的。石溪有十社(社即是自然村):公地社(即霞庵社)、许厝社(今许厝街)、登鲁社(今东路)、沙埭社(今沙埭内)、东效社(今玉田街一带)、训经社(今存训经地名)、溪边社(今打石街)、田里庵社(今存地名田里庵)、北岸社(南台庙大埕一带)、龙楼社(今存龙楼地名)。

  明宣德年间(1426—1435年),石溪为十社乡民龙舟竞渡争夺锦标处,因此称为“锦江”。又有另一种说法,九龙江水一路奔腾,进入下游,流经龙海市石码镇,至入海口的一段,江海交汇,水面宽阔,波纹似锦,俗称“锦江”。

  锦江之滨的石码镇上,人们至今可以在古老的新行街(今新华路),寻访到经营石码与台湾之间货物购、销、储、运的机构“船头行”故地。在中山公园附近,台湾商界昔日兴建的“台湾商会馆”,建筑物依然保护完好。

  江滨风光旖旎的锦江道,更是早先石码与台湾通航通商的历史见证。 据《石码镇志》载:石码在唐以前还是内海海滨。明弘治元年(1488年),开设锦江埠,集市贸易初具规模,已是闽南水路运输的枢纽。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逐渐密集,使“古乡十社”连成一片,成为一大集镇。

  那时候江岸时受海潮冲蚀,常常出现崩溃,故而群众集资在沿岸要害处垒石为“码”,建十二堤以保护江岸,“石码”之名即成为地名。在嘉靖年间(1522—1566年)已称为石码镇。据《石码镇志》记载,嘉靖已未“探花”,礼部尚书林士章(漳浦人)在石码设市,分上下码,编千字文为号。万历年间(1573—1619年),兵部尚书戴曜(长泰人)增设新市。

  清顺治元年(1644年),又填江滩,建外市街,舟楫鳞聚,商贾云集,成为繁忙的商业口岸。清顺治八年(1651年)底起,因郑成功军队与清廷军队在石码、海澄对峙多年。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清廷采取“迁界”政策,石码划为“弃土”,百姓被迫迁陡,石码商埠一时萧条。翌年(康熙元年)在石码建一座城堡,石码城成为了一座守“界”的军事城堡。始撰于乾隆十八年(1753年)的《石码志》载:“镇城建于康熙元年,拆镇门城改筑于此,城周百五十余丈,高二丈二尺,厚一丈有奇,为门三,东曰受贡,西曰万悦,各建楼,北约安澜,水门临江为濠。北环官港,马道覆石板,上列女墙,筑方台置炮位,旁修窝铺。

  城外居民稠密,市肆云连,延袤数里。”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清朝统一台湾后,解除海禁,石码旧观渐复,海运便利,很快繁荣起来。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填筑下码河滩,增辟顶、下新行街。康熙五十九年(1719年)移设柳营江巡检司于石码。乾隆八年(1743年)设置石码厅,以漳州府通判为石码厅长官。所辖区域,东至角尾墟,西至同第乡,北至东尾街,东南广32.5公里,南北长18公里。镇内有街93条,巷埕(巷内广场为埕)49条,市集15处。

  同时兼管龙溪、海澄、南靖、长泰四县的江、海防。沿江内地土物产,都以石码为集散地,交通、商业日渐发达。石码与台湾的海运和贸易事业随之迅速发展。 为适应两地商贸发展之需,一种综合经营来往货物购、销、储、运的业务机构——船头行,在石码应运而生。最早有惠安獭窟船民与石码合股,开设“谦信船务行”,行址设于新行街。由该行经营的木帆船,转走石码——澎湖——台湾航线。

  接着,石码人李汉,独资建造帆船十八只,专营货物运输业务。随后,数家船头行相继开设,有“五美行”、“裕孚行”、“义记行”、“义发行”、“协泉行”等。据统计,到清末行驶于石码——台湾的船只,计有载重五十吨至七十吨的三十支大桅杆木帆船一百一十多只。运往台湾的货物,有纸箔、衫木、红糖、红料(砖、瓦)、陶器(大缸)、瓷瓶等。从台湾运回的货物,有稻米、生油、面粉、樟脑、白糖等。

  船头行中的“五美行”为了垄断在台湾的纸箔市场,还在台湾开设纸箔厂,由石码聘技术工人,前往台湾就地招工受艺,就地生产,就地销售。这样一来,运费减少,成本降低,售价自然比其他同行便宜,这样一来就更无人与之竞争。由石码航行台湾的船只,大船一船可载白糖一千四百担,小船可载一千担。载货外,有时还载人。

  一船配备船员二十人左右,包括“出海”(经营货运业务)、“老代”(或称代公,主持航行指挥)、“二舵”、“水手头”、“船员”等。航行中有一套规矩:凡船出海、装完货物称“满载”;起航前要敬神,船头要献纸,船尾要“叫金”(打锣),报知其他船只,其他船只也要“回金”(也是打锣)。

  航行中,两船相遇,也各打锣相互致意。船员服装,均用上白布缝制,浸染薯榔液,以防湿水,称“大舵衫”、“拢裤”。海上作业,头上包一条大围巾,以避海风吹刮,烈日暴晒。航行时顺水出发,先至金门料罗湾锚泊,风、潮平顺,晚上起锚,次日早晨可到澎湖岛东石港,再驶出。就是台湾,一般停泊于高雄、梧栖(台中港)、鹿港等地。经检疫后,船员即可上岸接洽货物的起卸事物。

  宣统二年(1910年)撤销石码厅,地划属龙溪县第六区。民国期间,石码一直为龙溪县的一个区,民国24年(1935年)一度设立特种区,直属于省。石码至台湾的船运,从清代一直持续到抗日战争爆发,船头行老板因怕日机日舰袭击而被迫中止。

  这条航线对于促进漳台之间的贸易往来和经济交流。起了很大作用;对于方便人员来往,加强文化艺术交流,其意义也是不可低估的。如今的石码锦江道,垒石拓宽,建起了长达八百公尺的带状江滨公园。靠江一边,客货码头、水上亭阁联成一体;临街一面、航运大楼、纸箔工厂等高楼一字形摆开,雄伟壮观。

相关阅读:
新闻 娱乐 福建 泉州 漳州 厦门
猜你喜欢:
已有0条评论
热门评论:
频道推荐
  • 诏安官陂:百岁老人助学润桃李 教育薪火相
  • 建设银行漳州分行多措并举 精准宣传 扎实开
  • 漳州建筑业总产值首次突破千亿大关
  • 新闻推荐
    @所有人 多项民生礼包加速落地快来查收 三峡大坝变形?专家:又有人在恶意炒作 北京新一波疫情为什么没出现死亡病例? 戴口罩、一米线 疫情改变了哪些习惯? 呼伦贝尔现幻日奇观 彩虹光带环绕太阳
    视觉焦点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精彩视频
    灯满泉州,花灯璀璨(视频)
    灯满泉州,花灯璀璨(视频)
    晋江山前火把节:红红火火!千米“火龙”巡游祈福!(视频)
    晋江山前火把节:红红火火!千米“火龙”巡游祈福!(视频)
    专题推荐
    关注泉城养老服务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关注泉城养老服务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泉州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

    新征程,再出发——聚焦2021年全国两会
    2020福建高考招录
     
    48小时点击排行榜
    三明沙县:复工复产忙 全力拼发展 三明大田:聚力项目攻坚 增强发展动能 省委网信办有关部门负责人就“深化开展优 哈马斯表示将推迟释放下一批被扣押人员 以色列防长指责哈马斯违反停火协议 亚冬会|男子冰球八强出炉 中国队将战中 严惩网络造谣、恶意索赔等敲诈勒索犯罪 6 泉州市领导到泉港区开展重点企业挂钩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