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中秋佳节,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月饼,其实啊,在我们闽南地区,除了月饼,在中秋节,人们还会吃许多其他的传统美食,而麻糍就是这其中的一种。今天,我们带您到白水镇山美村,回味这令人难忘的麻糍香。
这几天呀,居住在白水镇山美村的郑伯忠家里显得格外热闹,村里好些个擅长制作手工麻糍的村民都聚集到他的家中,搬出了制作手工麻糍的老家当。当我们到达时,大伙儿已经热热闹闹地开工了。
郑伯忠::这就是用最好的糯米泡四个小时,然后才放到这里蒸,经过这个炉子慢慢蒸到熟,差不多要蒸一个小时,蒸熟了才放到哪个石臼里捶打。经过蒸完捶打出来的麻薯吃起来才会香。
冒着热气的糯米饭端出笼,接下来就是最关键的步骤——打麻糍。一个干净的老石臼,一把磨得光滑的大木锤,就是打制麻糍所需的主要工具。
记者:说麻糍是用“打”出来的,这是最恰当不过了,麻糍做得好吃不好吃,最关键的就是在这一锤子的手艺里面。那么现在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的师傅们一个个都是已经打得满头大汗了。那么我们现在就来问一下,这个锤打麻糍到底是有什么技巧? 师傅,我们这个麻糍在捶打的过程中,有什么技巧?
村民郑展南:这个捶打麻糍是这样,每年的这个八月半,用那个最好的糯米,蒸完再到这石臼里捶打,捶打得很绵软,然后再来揉,揉完了才开始做。)捶打的时候最重要的是什么?(最重要的就是人工,就是用人工用力捶打,捶打到绵软就很好吃,主要是使力气,也要有一定的技术才能做得起来,主要是人工为主,功夫到家了麻糍才会软才会好吃,主要就是这样。
这边,郑师傅打着麻糍,而另一边,另外一个师傅则在旁边不停地用手将边上的糯米饭拨到中间。这步骤看似简单,却需要技巧的累积和高度的默契。
郑展南:捶打的时候一边翻一边往里压,我一边捶打这样就很绵软。(不怕打到他的手吗?)不会的,正常都有一定的技术,锤了这么久都有十几二十年的经验了,才有这个技术来捶麻糍。
经过一阵砸打后,糯米饭被彻底打烂成团,香糯可口的麻糍也就初步完成了。经过又一轮的揉捏拍打,不一会儿,一个个又圆又白、冒着热气的糯米团就端端正正地摆放在瓷碗里,温热柔软,咬下去满口生香。
老郑告诉我们,一斤糯米,大约可以做成三个这样的麻糍,这几年中秋节,他们每年都要用上一万斤左右的糯米,也就是做出三万个左右的麻糍。那么,这些麻糍都是用来做什么呢?
村民:这个就是一代一代传下来,就是你家里要是有生男孩做给里村人吃,这样以后要是换别人家里也生了男孩也会做给别人吃,就是这样传下来,这样一直流传祖传下来了。就是到了这个中秋节才在做,没到中秋节的话是没在做麻糍的。
原来,在山美村,新生了儿子的人家在中秋节前送麻糍给同村的其他人家是一个老习俗,它的具体来源村民已经难以说清,但是,中秋节前打麻糍的习惯却被当成一种维系乡情的方式,代代相传,现在,郑伯忠21岁的女儿也从父亲身上学到了手艺。
郑雅燕:就是以前如果放假的话,都会来这边帮忙,就是遗传了我老爸的手艺,就挺会做这种手工活啊,然后给他帮忙,一学就会了,就挺做得来的。
对村民们来说,在中秋节这样的节日里,传承着打麻糍的传统,几户人家凑在一起,男女老少笑语喧哗,其实更像是一种节日的仪式,或许,人们记住的,不仅仅是打麻糍的手艺,更是旧时的记忆以及合家团圆的节日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