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老年群体的健康隐患清单里,腹主动脉瘤是极具“迷惑性” 的一种,它不像急性心梗那样突发剧痛,也不似脑梗那般迅速影响行动,却可能在无声无息间发展成威胁生命的“隐形炸弹”。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症状,一旦直径超过临界值,破裂风险便会急剧攀升,成为危及中老年人健康的重要隐患。
拖了5年
腹内“炸弹”直径达7cm
“幸好最后及时治疗,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5年前,84岁的张爷爷(化名)无意间摸到自己腹部有个会“跳动”的包块,偶尔还会觉得腹胀。但因为肚子不疼,他觉得这只是年纪大了的小毛病,没放在心上,更没想着去医院检查治疗。可随着时间推移,近两年来,这个腹部包块越来越大,腹胀的次数也越来越频繁,家人连忙带着张爷爷前往诏安创举医院就诊。
在诏安创举医院,医生为张爷爷安排了腹部CT检查,检查结果显示张爷爷的肚子里面有一颗巨大的“定时炸弹”——腹主动脉瘤,直径约为7厘米。
可能有人会疑惑,腹主动脉瘤到底是什么?
简单来说,腹主动脉是我们腹部最粗的血管,负责给全身很多重要器官和下肢供血。当腹主动脉的管壁因为各种原因(比如年龄增长、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变得薄弱时,在血液压力的作用下,薄弱的管壁就会像吹气球一样慢慢鼓起来,形成一个“包块”,这就是腹主动脉瘤。
别以为这个“包块”只是看着吓人,它的风险可不小。就像气球吹得越大越容易破一样,腹主动脉瘤直径越大,破裂的风险就越高。尤其是在血压控制不好、突然升高,或者腹腔压力增高(比如用力咳嗽、排便)的时候,动脉瘤随时可能破裂。而腹主动脉里的血液压力非常大,一旦破裂,会导致短时间内大量出血,患者很快就会出现休克,抢救难度极大,死亡率也非常高。
0.5-1cm微小创口
巨大动脉瘤“消失”了
为进一步治疗,在医生的建议下,他被转至漳州第三医院。漳州第三医院介入医学科石荣跃副主任医师接诊后,首先对张爷爷的病情进行了全面评估,安排了相关检查,最后决定为他实施微创介入手术。
手术过程比大家想象的要“温和”得多。医生并没有在张爷爷的腹部做大切口,而是仅仅在他的大腿根部开了一个0.5-1厘米的微小创口。通过这个小创口,医生将一个特殊的支架(医学上称为腹主动脉瘤覆膜支架)沿着血管精准地送到动脉瘤的位置,然后将支架释放开来。
这个支架就像一个“人工血管通道”,能把动脉瘤区域“隔绝”开来,血液会顺着支架内部流动,不再冲击动脉瘤的薄弱管壁,这样一来,动脉瘤就不会再继续增大,也彻底消除了破裂的风险。
术后恢复也很顺利,张爷爷的身体状况逐渐好转。复查时可以看到,之前那个7厘米的动脉瘤因为没有血液冲击,慢慢失去了“活力”,从影像学上看就像“消失”了一样,而血液则能通过支架通畅地流到下肢,保证了身体的正常供血。
漳州第三医院介入医学科温馨提醒:尤其是中老年人,身体出现异常症状时,哪怕没有疼痛,也千万别掉以轻心。像腹主动脉瘤这种疾病,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一旦发展到一定程度,风险极高。如果家里老人发现腹部有异常包块、不明原因的腹胀,或者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基础病,一定要及时带老人去医院检查,早发现、早干预,才能避免“炸弹”引爆的风险。而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像微创介入这样的手术也让越来越多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少受痛苦、快速恢复,为老年患者的健康提供了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