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网2月4日讯(闽南网记者 王惠敏 通讯员 陈洁如 文/图)清末桌帷、民国肚兜、现代旗袍……来到漳州市图书馆一楼展厅,您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漳绣展品,从中感受漳绣的魅力。
1月31日至3月27日,漳州传统技艺——漳绣工艺美术作品展在漳州市图书馆展出。这也是木偶服饰在漳州第一次参加漳绣技艺展览。
市民正在观赏龙袍霞陂系列木偶戏服
漳绣历史悠久 展品精致多样
据了解,流传于漳州地区的刺绣,谓之漳绣,起源于明朝。在明、清两代,漳绣与漳绒一直是朝廷的贡品,又是著名的出口商品。宋朝时期,已出现家庭作坊,在历史上曾有过很大的生产规模。清代至民国时期,漳州经营刺绣行业的作坊达几十家,大者容有千名绣工。漳绣刺绣工艺主要以家学方式流传,早期多是民间女红,母传女,嫂传姑,农村宗亲相传。
百寿衣和帷幔
现代绣架
此次漳绣技艺展集中了漳州刺绣厂、雨川木偶、民间绣坊和民间收藏家手中的一些漳绣精品,包括横彩、绣鞋绣帽、传统服饰(寿衣)、宗教服饰(道袍)和木偶戏服等。展品中历史较早的有民间绣坊保存的清末桌帷和民间收藏家保存的一些民国时的绣件。其他一些精美的绣品,如木偶戏服和漳绣挂件,有些出自80多岁老绣娘之手,有些出自中青年漳绣艺人之手。
“希望通过此次展出,让漳州人对漳绣有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同时得到对美的欣赏。”漳州市图书馆副馆长蔡宇飞介绍,漳绣保存得非常好,这次展出作品约70件,时隔清末到今,涵盖生活各方面。今年之内,图书馆还计划出一本书全面展示、介绍漳绣技艺,办展也是为了解漳绣的发展,配合出书前期准备。
木偶融入刺绣 首次本地展出
木偶中融入漳绣,精致而美观,更富有文化内涵。现场展出的30多件木偶服饰,款式各异。木偶头雕刻第7代传承人徐昱介绍,这些服饰一般根据生、旦、净、末、丑等角色搭配,各有各的特色。
木偶服饰
木偶服饰
兔子木偶,2011年兔年央视春晚道具
小朋友正在拍摄木偶戏服
随着时代的发展,木偶服饰由简单到精致,刺绣技艺也越变越好。“漳绣做细的话,可能是从上世纪90年代年开始。漳绣绣工好的都来做木偶的衣服。”徐昱说,当时台湾木偶文化很盛行。很多台湾人来到漳州买木偶,只要做得好,不管多长时间,价格多少,他们都能接受,于是慢慢地,木偶服饰中的刺绣越做越精细。如今融入漳绣的服饰价格较高,漳绣与木偶结合更多用于工艺品,较少用于演出。
小朋友正在拍摄木偶戏服
徐昱认为,木偶必须是木偶头、衣服、刺绣相结合才是完整的,所以,他一直致力于将漳绣融入戏服中,发展其中的图案造型。
可作为工艺品 在生活中传承
漳绣传承人陈钟辉的家族收藏了很多漳绣作品,这次提供给漳州市图书馆近百件,现场展出约30件。大多数是有美好寄寓的生活用品,如欣赏类的白鹤图、实用类的旗袍、民俗文化类的百寿衣等,都是生活中可用到的。
这位女士正在拍摄民国时期的儿童虎头帽等展品
民国时期的肚兜
民国儿童虎头帽和现代绣花鞋
“通过办展扩大它的影响力,打响漳州这张名片,让漳州的老百姓,特别是新生代懂得漳绣的历史和文化。”陈钟辉介绍,目前所说的漳绣实际上是中原文化与闽南文化相结合的一种产物。在图书馆展出,年轻人前来看书时也可以了解漳绣,体验传统民俗文化。
“有些作品,我们可以把它作为一种工艺传承下去,比如说家里的一些小摆设,或框画等。”到场观展的陈女士告诉记者,她认为,漳绣应用于生活中,其工艺品可作为馈赠礼品或家庭收藏品等用途。(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