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宝丽正制作寿金花篮
说起折纸这项手工工艺,你会联想到什么呢?纸飞机、千纸鹤、手枪、船只……家住芗城区水仙大街悦港新村、今年56岁的折纸达人林宝丽,别出心裁地把寿金纸折叠成用于宗教活动的各类花篮。昨日,记者专程采访林宝丽,听她介绍如何通过灵巧的双手,让平淡无奇的寿金纸,变成令人叹为观“纸”的艺术品。
出生于芗城区土白村的林宝丽,童年曾迷恋过折纸手工艺术,并显得颇具天赋。后来,随着年纪的增长和生活的忙碌,慢慢地割舍下折纸。那么,当年已50岁的她,怎么会重拾起手工折纸艺术呢?林宝丽告诉记者,虽然她从没做过寿金花篮,也没见过人家是怎样做的,说起缘由还是因为“不服气”。原来,2006年一次赶上村里庙会,她到一家香烛店买寿金纸花篮,可是店主态度骄横地说,“花篮都要提前预定的,现在哪里会有现货。”急着要用的林宝丽只好忍气吞声地提高价钱让店主赶制一个。事后,林宝丽想:自己掏钱买东西,还要找气受,小时候自己折纸不是挺行的吗?还不如自己做呢!之后,不服输的她开始琢磨起买来的寿金花篮。凭着样品,加上原有的折纸技术,林宝丽用竹子扎架,并拿一个竹篾做的水果筐,按其编法编出底座。再用寿金折成各种形状,一一添加上去。工夫不负有心人,只用了一个星期,一个像模像样的花篮首次试做便获得成功。
“寿金纸很软,一不小心就会塌掉,而且整个‘花篮’会起连锁反应,一边塌了就要整个儿拆开重新做。为了做‘花篮’有时候会熬夜到凌晨一两点。”林宝丽说,“但是看到自己的作品这么漂亮,再辛苦都值得了。”
起先宝丽做的花篮只是自己使用,后来朋友们得知精致漂亮的“花篮”是她自己做的时候,便纷纷上门请她帮忙做。爽快的林宝丽答应了,做好了就送人。大家过意不去,叫她收点本钱。后来找她的人多了,连外地的人知道后也找上门。由于要的人太多,整天忙得不可开交,大家又劝她收点工钱,但她只是收取少量工钱。一般的一对寿金花篮要做两天,收200元,扣除成本100元,一天也就赚个四五十元。
在熟练掌握了“花篮”的做法后,林宝丽又进一步创新开发,现在光“花篮”就有3种做法,有“普通花篮”、“莲花花篮”、“金花篮”。此外她还会做“大莲花”、“佛塔”等作品。她还自创一种新的寿金纸作品“发财树”。谈及创作思路时,她高兴地说:“我散步的时候,看着公园里的青衫树,突发奇想,是不是能用寿金纸照着做一棵金闪闪的树呢?”有了这个想法以后,她天天到公园一边散步,一边研究新作品,研究了将近半个月,还真做出了一棵树,这可是漳州的第一棵寿金纸做的树啊,她为这棵树取名为“发财树”,寓意富贵吉祥。
宝丽做寿金纸作品已有六年,如今岁数大了,眼睛老花了,做起寿金纸作品显得有些吃力,家人也一直劝阻说:“子孙满堂,生活安乐,是享福的时候了。”她参加了“港口社”的鼓队,庙会的时候跟一帮姐妹演出助兴,热热闹闹的很开心。“毕竟,做寿金纸作品只是一个爱好而已,并不是要靠它谋生,只有在年底宗教活动较多时候才会做些,虽然到头来不会赚到多少钱,但仍希望让这种民间工艺能够得到发扬。”林宝丽说。(记者 罗培新 通讯员 郑德鸿 实 习 生 陈翠仙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