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网7月19日讯(福建日报新媒体·闽南网记者 张韩丰 文/图)117岁的漳州一中,是漳州乃至福建的好学校之一,它一直担当着漳州教育“领跑者”的角色。7月18日,漳州一中通过福建省教育厅组织的上半年省一级达标高中复评,并取得“优秀”的好成绩。
漳州一中
在漳州一中校长方跃飞看来,这是漳州一中理应拿下的称号,未来他们还会更加努力,保持高水平的教学标准。
漳州一中(以下简称“漳一”)将以一个怎样的姿态,续写它的传奇与故事。走进百年老校,一同 “解码”它的“传承与创新”。
校园文化艺术节
亮点一:弘扬红色文化 打造特色校园文化
有人说,漳一是缩小版的北大,北大是放大版的漳一。当你走进校园,这句话就被很好地印证。百年办学历史浮雕墙、芝山书院遗址、校友彭冲和方毅题字石雕……每一棵树、每一面墙,都给予了学生无穷的文化熏陶。
漳一的前身,是1902年创建的漳州府中学堂,1952年正式命名为漳州第一中学。1996年,该校就已通过省一级达标学校验收。2012年以来,漳一创新办学思路,确定“文化立校、全面育人”的办学特色。如何在“全面育人”方面发力,也是考验漳一掌舵者真正功力的时候。
这一点,不单单是强调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展示舞台,让其长成自己想要的样子。漳一在这方面下足了功夫:体育健康节、文化艺术节、科技创新节等;成立“格桑花艺术团”、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朗诵、演讲、合唱、校庆、微拍大赛……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抢占了不少主流媒体的头版头条。就连一年一度的校庆,也被打造成了漳州中学界最负盛名的品牌活动之一。
除了眼花缭乱的社团外,漳一学子还拥有独一无二的“红色”资源。该校通过建设漳州一中红色文化博物馆,对接当地红色文化资源,弘扬学校红色革命文化传统。就连漳一的老师都说,只有你走进漳州一中,才会知道,它还是个有人文关怀、有情感、有深厚文化的地方。
运动会
亮点二:创新特色育人 促进个性化发展
撇开各种头衔,漳州一中始终“低调”耕耘着。但翻看它的办学成绩单,着实不低调:
2019年高考600分以上104名;本一率82.3%,本二率99%。当然,从漳一走出去的孩子,不仅在高考、奥赛上取得优异的成绩,他们还在德育体美等多方面出类拔萃。
譬如说,2018-2019学年,漳一学生在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学科竞赛、体育和艺术比赛上,获得省奖53人,设区市级奖160人。
2018届的韩悦入选国家羽毛球队,在2017年获得世界青年羽毛球锦标赛混合团体冠军;2019年漳一羽毛球队第八次蝉联省中学生羽毛球联赛混合团体冠军。
不仅仅在校园内,漳一的学子全面而个性地发展,步入社会的漳一校友们在各行各业崭露头角,颇负盛名。譬如说,平安科技副总工程师徐亮,荣登《麻省理工科技评论》2019 年度全球 “35 岁以下科技创新 35 人”榜单,徐亮正是漳州一中校友。身为2013届校友,石王宇轩获2015年全国诗书画家创作年会桂冠。
这一个个鲜明例子的背后,正是说明了一点:一中懂得为学生打造个性化的教育方式。这也是漳一的独特魅力所在。
漳州一中校园
亮点三:传承工匠精神 硕果蓄力再出发
过去的漳一,提炼出“传承文明,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它已形成学校的核心价值,内化为师生的共同价值追求。
自2007年以来,学校先后获得“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省“文明单位”、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普通高中多样化改革发展实验学校”、“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样本校”等市级以上表彰30多次……
之所以能取得傲人的成绩,自然离不开背后默默付出的人。他们传承与发扬漳一的工匠精神,甘做“匠心”园丁。目前,漳一在编正高级教师3人,特级教师5人,省教学名师1人,省学科带头人7人,市级名师工作室3个,市优秀人才4人,市优秀青年科技人才3人,市优秀名师1名,市研究型名师6人,市学科带头人5人,市骨干教师38人,先后有十余人(次)参与高考、中考命题;60%学科均有学科有设区市级以上教学名师、学科教学带头人、骨干教师。
近三年,该校教师在设区市级以上教育科研论文和教学成果评选中获得二等奖以上200多项,在公开发行的报刊上发表专业文章166篇,其中专著1部。
对于百年老校的未来发展计划,漳一全体师生信心满满。2018年,占地200亩、建筑面积达12万平方米的漳州一中新高中部在芗城区西湖旁拔地而起,投资近10亿元。这所“全封闭、全寄宿”的新高中部计划2019年底竣工投入使用,将有4000多名学生受惠。届时,漳州一中将形成“一山两湖”( 芝山校区、西湖校区、 碧湖校区)的校园格局,为漳州教育谱写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