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深化中菲双边经贸合作,漳州将探索建设中国(福建·漳州)—菲律宾“两国双园”项目。去年8月,该项目正式启动,目前正在有序推进。
根据规划,漳州园区将在泛东山湾、厦门湾南岸形成“一区五园”格局,包括“东山水果、水产、肉类加工产业园区”“诏安进口活牛深加工产业园区”“常山中菲产业深度对接园区”“招银港水产品、水果和禽肉加工产业园区、冷链物流园区”“古雷石化产业园区”。菲方首个园区位于菲律宾第一个经济特区——巴丹自由港区。据悉,巴丹自由港区是全菲第三大自由港,连续五年被评为菲律宾发展最快的经济特区,具备建设双向投资合作的良好条件。
日前,东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漳州经济开发区、古雷港经济开发区3家园区运营公司与菲律宾巴丹省菲中经济合作产业园运营公司相关负责人共同签署了《合作谅解备忘录》,将围绕食品加工、海洋经济、现代农业、油气合作、冷链物流、新能源等产业,建立贸易互联、商品互通、投资互利的开放型贸易投资体系。
据悉,漳州与菲律宾经贸往来源远流长。15世纪中叶,从漳州月港出发的海上航线,南通菲律宾、马六甲,西至暹罗,而后与欧洲人开辟的新航路连接,构成完整的环球航线。一批批海商从月港出发,过台湾、下南洋、闯东洋,不仅带去克拉克瓷、茶叶、漳缎等漳州的商品,也带去漳州的文化。福建三宝之一的“片仔癀”,随着海商去往南洋,至今影响深远。过去5年,漳州与菲律宾的进出口贸易往来达到了100亿元,互动频繁、往来密切。(记者 陈慧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