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郑重宣示了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描绘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明确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新时代新征程,如何定位漳州发展,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城市?近日,本报记者专访了漳州市委书记张国旺。
记者:党的十八大以来,漳州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突出工业、突破工业,全市经济总量连破3000亿元、4000亿元、5000亿元三个大关,跻身全国城市GDP50强。请问,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漳州如何在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上取得更大进步,发展壮大实体经济?
张国旺:党的二十大报告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我们将紧扣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牢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特征、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聚焦“三新一高”要求,紧密结合深入贯彻落实“四个更大”重要要求,紧密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17次到漳州调研的重要指示,在新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中、在新发展阶段新福建建设中定位漳州发展,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城市,努力打造福建高质量发展新的重要增长极。
我们将按照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的重要要求,深入实施“千百亿产业培育行动计划”,全力打造“9+5”产业集群,重点培育食品加工、石油化工、海洋经济、装备制造、建材家居、冶金新材料、建筑业、文旅康养、特色现代农业等9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和电子信息、绿色纸业、医药健康、新能源、数字服务等5个五百亿以上产业集群,以工业突破引领带动三产融合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
记者:石化产业是漳州乃至全省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请谈谈产业发展的现状,下一步如何做大做强石化产业?
张国旺:古雷是全国七大石化基地之一、全国唯一的台湾石化产业园区、国内首个封关运行的石化专业园区,规划面积116.68平方公里,规划炼油总产能为5000万吨/年,芳烃总产能为580万吨/年,乙烯总产能为500万吨/年。这些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古雷发展全面提速,目前已投产项目11个、在建14个、签约13个、重点在谈10个,合计总投资约3227亿元,预计年产值4156亿元。其中,中沙古雷乙烯项目是福建省迄今为止一次性投资最大的中外合资项目,全部投产后将带动下游产业链和服务业产值1600亿元左右。我们将继续举全市之力加快古雷开发建设,提速古雷炼化一体化二期、中沙古雷乙烯等重大项目建设,全力突破“油头”、延伸发展“化尾”,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绿色生态石化基地。
记者: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请问,漳州如何推进这项工作?
张国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漳州是农业大市,去年漳州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582元、同比增长11.7%,增长速度连续十二年超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我们将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扎实推进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因地制宜推动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农业强方面,就是用工业化理念来抓农业,做精做优做强水果、蔬菜、水产、畜禽、花卉苗木、食用菌、林竹、茶叶、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和数字农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业态。农民富方面,就是要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拓宽农民就业渠道,不断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农村美方面,就是要做好村庄规划建设,持续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打造乡村振兴7个重点县、12个特色乡镇、120个试点村,优化提升36条“串点连线成片”线路,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记者:请问,漳州如何积极服务和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拓展发展新空间?
张国旺:我们将把握我省加快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节点、重要通道的有利时机,着力拓展对内联接、对外开放的空间,不断增创发展新优势。
对内联接有两方面,一方面主要是融入厦漳泉都市圈和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我们将积极对接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区域重大战略,深度融入厦漳泉都市圈和闽西南协同发展区,积极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分工协同协作、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生态环境共保共治。实施“拥江达海”空间战略,构筑“一核两翼”空间结构,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做大做强做美中心城市,深度推进“产、城、人”融合发展,构建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特别是加快推进厦门地铁6号线漳州延伸段、厦漳泉城际轨道R1线等互联互通、快联快通,推进中心城区15个重点片区开发建设,实施1108个城建提升项目,努力打造宜居城市、韧性城市、智慧城市。
另一方面是深化漳台融合。漳州是台胞主要祖籍地、台湾文化重要发祥地和台商投资密集区。我们将按照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始终尊重、关爱、造福台湾同胞,继续致力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重要要求,充分发挥祖地优势,认真做好“通”“惠”“情”三篇文章,努力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具体来说,“通”就是要深化漳台经贸合作,重点加强石油化工、食品加工、精密机械、现代农业等产业合作。“惠”就是要用心服务台胞台企,落实和完善惠台政策,积极推动台湾村、台湾青年就业创业基地等建设。“情”就是要深化民间交流交往,持续办好海峡论坛漳州活动、“农博会·花博会”等品牌活动,促进漳台同胞心灵契合。
对外开放方面,漳州有5个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有12个省级以上开发区、数量全省最多,有150多万漳州籍华人华侨,是“海丝”重要节点城市、全国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城市。我们将主动融入“海丝”核心区建设,加快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持续推进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中菲“两国双园”项目建设,实现更高水平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