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积极推进农(集)贸市场食品安全溯源创建工作——
“菜篮子”监管难的“穿透式”解法
在市区延通市场,市民通过溯源监管系统了解食品安全信息。记者黄子君摄
一日三餐,是每个人再熟悉不过的日常。你是否好奇过,餐桌上的一盘菜、一块肉,它们来自哪里?如果这些食材采买自我市食品安全溯源示范农(集)贸市场,你便可以通过全市农贸市场食品安全信息溯源监管系统,轻松追溯到它们的产地。
农(集)贸市场是食用农产品从农田进入百姓餐桌的“最后一公里”。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我市以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为契机,积极探索农(集)贸市场食品安全监管难题破解方法。今年初,漳州市委市政府将创建食品安全溯源示范农(集)贸市场列入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的为民办实事项目。截至11月底,全市完成16个溯源示范农(集)贸市场创建任务,初步建成全市农贸市场食品安全信息溯源监管系统,以“穿透式”监管破解“菜篮子”监管难题,更好守护市民“舌尖上的安全”。
从农田到餐桌
农产品信息全流程可追溯
早晨7时30分,芗城区延通市场已经人声鼎沸。新鲜捕捞的鱼虾尚在水中跳动,刚宰杀不久的猪、牛、羊泛着亮堂的油光,五颜六色的蔬菜整齐地码放在台面上,依然带着晨间的露气和泥土的芬芳。每走过一个摊位,都能收获一声响亮的问候,延通市场的管理员便在这样的氛围中,开始了一天中的第一次巡场。
一边维持市场经营秩序,协管员杜晶晶一边向各摊位摊主收集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追溯凭证),登记上传到农贸市场食品安全信息溯源监管系统中。而在市场管理站的检测室里,管理员李许鹏在场内挑选了六七种蔬菜,将菜叶剪碎放入试管,加入酶和显色剂,静置后再放入检测仪器,等待农残检测结果显示后,也同步上传到系统中。
食用农产品信息是否可追溯,是治理“餐桌污染”的关键。目前,我市初步建成全市农贸市场食品安全信息溯源监管系统,不断将食用农产品溯源链条向前端和末端延伸,对食用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全流程实施把控与监管。
在田间地头,在深入实施食用农产品污染源头治理的基础上,市食安办推动4000多家农产品生产主体纳入食用农产品达标合格证与“一品一码”并行制度规范监管,在产地源头赋码出证50余万次,保障农产品有码可查。
在农(集)贸市场,食品安全信息溯源管理平台则将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衔接起来,通过扫描供货商食用农产品追溯凭证,将产品追溯信息导入系统,或用农(集)贸市场溯源电子秤、手动录入等方式进行追溯信息采集,相关数据同步汇聚到漳州市“一品一码”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管理平台,保障农产品有源可溯。同时,我市已有30余家农(集)贸市场配备食品检测室,接受过专业食品检测培训的管理员,每天对市场内的食用农产品进行抽查快检,让农产品安全有据可依。
值得一提的是,所有监管系统内的经营管理信息,都可以在市场内的公示屏上看到。市民朱女士提着刚买的排骨和青菜站在延通市场的触摸屏幕旁,点击查看今天的检测情况。作为延通市场的常客,她说:“第一次看到这个屏幕时还觉得蛮新奇的,上面可以看到每个摊位的情况和各种检测信息,现在买菜更放心了。”
从分散到协作
打造16家溯源示范市场
漳州市农(集)贸市场主管部门经历多次变迁,管理权责几经划分,监管权责分散在多个部门。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系统的数据归集,涉及城管、商务、市场监管、农业农村、海洋与渔业等多个部门,也离不开市场开办者与经营者的协作配合。
由市食安办牵头,市城管局、市商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海洋与渔业局等相关成员单位共同组成的食品安全溯源示范农(集)贸市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通过多部门协作,合力破解漳州市农(集)贸市场“最后一公里”的食品安全监管难题。
今年上半年,我市在16个县(区)、开发区(投资区)各选取1家基础较好、开办者主体责任意识较强的农贸市场“优等生”,通过县(区)推荐申报、对标创建、县(区)初评验收、市级复核验收、公开公示等程序,与11月底完成16家溯源示范农(集)贸市场创建任务。这16家农(集)贸市场,将作为示范引领样板,逐步在漳州全域推广。
市场周边有无污染源等,由商务部门、城管部门进行考评;市场内公示制度是否健全、食品安全溯源平台能否正常使用等,由市场监管部门进行考评;食用水产品、农产品相关基本管理制度是否健全等,则由农业农村部门和海洋与渔业部门进行考评……
食品安全溯源示范农(集)贸市场创建考核评分表中,涉及的21条考核标准分别对应着不同考评单位,对食品安全责任制做出了更为明确的划分与规定。相关职能部门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推动市场开办者主体责任和部门监管责任落细落实,为农(集)贸市场农产品扣上一道道安全锁。
今年11月,通过实地走访与汇报展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对16家食品安全溯源示范农(集)贸市场开展验收工作,16家市场全部验收合格。
从纸质到“数字”
电子化监管更加公开透明
随着我市16家食品安全溯源示范农(集)贸市场创建完成,以及全市农贸市场食品安全信息溯源监管系统的初步建成与引入,16家示范市场均在显眼处设置了与延通市场相同的55寸触摸展示屏,作为食品安全信息公示屏。屏幕上,市场内商户数、各商户食品安全检测批次信息、食品安全员信息等市场管理信息均公开透明地展示给消费者。
漳州市农(集)贸市场开办者有国营、有集体、有村办、有民企、有个人等,主体复杂始终是基层食品安全监管的难点。而全市农贸市场食品安全信息溯源监管系统,以数据化平台、电子化监管手段掌握监管主动权,直击这一问题。
新建立的漳州市农(集)贸市场食品安全溯源监管系统,不仅是食用农产品追溯管理的平台,还涵盖了包括市场性质、开办者信息等在内的市场档案,包括商户名称、负责人信息等在内的商户(摊位)档案,也涵盖了市场包保等级及包保干部等落实“两个责任”的相关信息。对于市场的管理者而言,经营管理有了数据化台账。
“原本市场内的食品追溯信息、农残检测信息等资料,我们需要用纸质材料公示出来。现在有了食品安全溯源监管系统,所有信息都能集中起来,便于市场管理,也便于消费者查阅。”延通市场管理站站长林志辉说。
“这一系统有力提升了农(集)贸市场的监管质效,让市场管理者自觉落实主体责任,也能帮助我们监管部门防范食品安全风险。”据市食安办工作人员介绍,对于市场监管部门而言,全市农(集)贸市场可以在系统中进行地图化管理,实现市场管理机制、交易数据、数据分析的实时可视化。各农(集)贸市场还安装了智能转码器,与市场前端视频系统对接,可实现现场情况随时抓拍。农(集)贸市场开办者的市场巡查、对检测不合格农产品的处置等相关监管数据,都能在全市智慧监管平台实时调度。同时,这些信息也在市场内的公示屏上进行公示,让消费者买得放心。
截至目前,全市建成的16家溯源示范农(集)贸市场已在溯源系统形成食用农产品进货数据69149批次,进货重量超1916吨,实现快速检测1569批次。(记者黄天航通讯员林荣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