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接到多位漳州市民反映,老旧小区充电设施配套不足导致“充电难”问题突出。这几天,导报记者实地走访多个老旧小区,发现柴火间(储藏室)成为电动自行车的主要充电场所。
不少电动自行车在柴火间外充电
在走访的多个老旧小区中,每套住房配建的柴火间普遍被居民用作充电场所。“小区这片区域只有一个充电棚,大家平时都在柴火间充电。”漳州市区腾飞路旁的小区居民张女士坦言,尽管知道这样做存在安全隐患,但“省事省钱”。
这种“默认选择”暗藏风险。导报记者了解到,柴火间分配位置随机,有的并不在所在楼栋,不少居民需绕行去充电,不能时刻关注到充电情况。此外,不少居民的柴火间内堆放着纸箱、木材等易燃物,与充电设备仅一墙之隔,一旦起火,后果不堪设想。
导报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部分老旧小区虽已建设电动车停车棚或室内停车场,但充电设施仍不足以满足需求。其中一小区,数百户居民共用两个充电棚。对此,物业无奈表示:“西区、南区各一个,确实不够用。因楼间距狭窄,没有更多空间建设新棚。”
在走访中,不少居民表示,希望主管部门进一步增加老旧小区内的充电桩,缓解充电难问题。(海峡导报记者 刘龙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