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闽南网 > 漳州 > 漳州新闻 > 正文

援宁两周年 漳州干部谱写“山海情”

来源:闽南日报 2025-07-25 09:42 http://www.mnw.cn/

  巍巍南华山,深情守望着黄土旱塬的变迁;悠悠九龙江,奔流传递着闽南亲人的牵挂。福建漳州与宁夏海原,相隔2200多公里的两地因对口支援而结缘。

  2023年9月,漳州市选派的第十三批福建援宁工作队进驻海原县,接续开启新一轮援宁工作。两年来,漳州市援海原工作组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完善东西部协作机制,深化对口支援”的殷切嘱托,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扎根海原,谋新谋实思路举措,高标准严要求推动海原菌菇产业实现新的跨越、中药材种植探索出“漳州经验”、闽宁科技园吸引多家闽企落户、教育医疗水平显著提升。

  在闽宁协作的大框架下,漳州儿女怀揣赤诚,将先进的理念、成熟的技术、深厚的资源,倾情播撒在海原希望的田野上,以漳州力量推动海原发生悄然而深刻的蝶变,让受援地的发展更有速度、民生更有温度、幸福更有厚度。

  多点赋能特色产业

  漳州的种养技术送到海原

  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也是闽宁协作的重要任务。漳州援海原工作组负责人介绍,去年以来,工作组立足海原县“一主四特”产业,引进多家闽籍企业,助力肉牛、菌菇、中草药等产业延链、补链、拓链,同时优选41个帮扶项目,投入闽宁协作资金1.72亿元,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县域经济实现新突破。

  “去年种了2万棒,挣了4万多元,今年工作组又帮我们扩建大棚。”在海原县贾塘乡黄坪村菌菇基地,村民马志强正忙着采摘平菇。工作组编制的《海原县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让原本零散的种植户拧成一股绳。2024年,海原县菌菇完成种植110万棒,产值突破1000万元,今年种植规模将扩大至160万棒。

  漳州作为“中国药材之乡”,有着丰富经验和市场渠道。工作组在海原探索推广“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机制,引入适销对路的药材品种,并提供种植技术指导和市场对接服务,助力海原中药材产业提质增效。漳州卫生职业学院李珍博士带领团队“揭榜领题”,成功引进8种中草药,探索林下经济新模式,4677亩林下中药材种苗移栽计划正在落地。

  而在海原县三河镇,分两期打造的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基地,维修改造大棚114座,成为海原县首个集现代农业核心示范、优势特色产业引领、联农带农典型和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于一体的示范基地,可带动周边群众稳定务工6个月以上,实现年创收约340万元。同时,投入资金816万元,建设三河镇坪路村闽宁示范村,与示范基地一体形成“田园·家园·乐园”农文旅融合田园综合体。

  今年5月,三河镇千亩蔬菜种植基地的甘蓝首次迎来采收。该基地由宁夏鑫艾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运营,盘活800亩闲置土地及3000吨气调库资源,带动农户种植400亩,实现了国有资产增值与农户双赢。

  搭建招商对接平台

  让“海原产”打开全国市场

  走在海原县城西郊,2022年建成的闽宁科技园,如今已是厂房林立。“我们生产的智能卡已打开了全国市场,工人月均工资3000元以上。”园区一家企业负责人介绍。

  目前,闽宁科技园共入驻企业7家,主要以生产加工服饰、智能卡、电脑刺绣、箱包等产品为主,带动800余名群众稳定就业,累计解决就业1300余人,累计实现产值3.51亿元,成为海原县招商引资“两个平台”之一和经济建设的主战场。

  两年来,工作组协调闽籍企业到海原考察15批次,成功促成5家闽籍企业签约落地。其中,奋杞食品、奋杞生物科技2家企业,2024年实现产值约3000万元。鑫焱食品加工公司生产牛肉深加工产品,2024年8月落地并当年实现产值350万元,预计2025年实现产值8000万元。

  农业是海原的主要特色产业,为持续擦亮当地农特产品品牌,工作组还积极组织企业、合作社参加区域性、全国性农产品博(展)览会。2024年在漳浦县组织开展宁夏“六特”暨海原县农特产品产销对接会,邀请110余家福建和海原企业(合作社)参加,现场签约金额达3160万元;连续两年组织海原当地企业赴漳州参加农博会·花博会海原县农特产品展销,取得超预期效果。2024年和2025年春节前夕,创新举办两届“群芳竞艳闹新春 漳海协作续真情”花卉展销活动,五颜六色的蝴蝶兰为西北的春节添彩,也为海原人带来福建漳州的祝福。

  在闽宁协作框架下,从企业到社会组织,从干部到普通群众,社会各界纷纷投身这场跨越山海的协作中。为拓展农特产品销售渠道,帮扶团队协调县域企业、合作社入驻国家消费帮扶“832平台”,推动6家企业入驻漳州“惠工汇”职工服务平台。2024年全县累计实现消费帮扶2.3亿元,2025年已实现6500万元。

  增进群众民生福祉

  专技人才补上海原的“短板”

  今年7月,海原县人民医院支气管镜室迎来了第一例患者进行无痛支气管镜检查,这项技术的引入,显著提升了诊断的安全性与舒适度。“海原也有呼吸科了,还能远程会诊,看病方便多了。”患者李小说。

  这两年,海原共投入闽宁协作资金557万元,填补县域5项诊疗技术空白,形成“急危重症有保障、慢性病防治有特色”的医疗服务格局,惠及当地群众超10万人次。

  闽宁协作29年来,民生领域始终是重点。两年来,漳州选派医疗、教育、农业、科技、商务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65名,重点围绕基层党建、乡村振兴、产业培育、劳务协作等方面开展帮扶,有效补齐海原的民生短板。

  促进智力资源共享,是推动闽宁协作向更高层次、更宽领域发展的关键所在。在教育领域,工作组首创“高质量发展突出贡献团队慰问制度”,每年设立慰问资金200万元,覆盖教师300人次;首建家庭经济困难优秀学生资助制度,每年设立资助资金50万元,惠及学生400余名;持续落实困难群体学生校服资助,对中小学起始年级中的“6类学生”给予每人120元的校服资助,保障起点公平,传递漳州关怀。

  5月底,由工作组参与投建的海原“千家万户沐光行动”分布式光伏项目全容量并网,整齐排列的光伏板在村民屋顶,生动诠释着光伏发电惠民生的现实图景。“我们家装上光伏板,不仅没花一分钱,场地还能享受租赁收益,每年能赚5000多元租金呢。”海原县李俊乡红星村村民杨福说,当地群众形象地称这些光伏板为“阳光银行”。

  此外,工作组还推动海原与漳州等地建立长效劳务协作机制,组织劳务经纪人深入福建天福集团、紫山集团等10余家重点企业,挖掘2000余个岗位。“没想到在福建上班还能领交通补贴。”海原籍务工人员王曼花在漳州工作半年后,收到1000多元补贴。2024年,工作组通过“点对点”输送海原1510名劳动力赴闽就业,并为其中的509人发放交通补贴25.6万元;投入132万元扶持“海原司机”特色品牌,带动货运营收达22.5亿元。

  两年来,在漳州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在各级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倾心帮助下,这支来自漳州的援宁团队,用躬身实践证明:东西部协作不是简单的资源输送,而是发展理念的融合共生;不是短期的帮扶救济,而是长效的生态培育。当他们带着“海原印记”返程时,留下的不仅是28个帮扶项目、16项制度创新和3.2亿元直接经济效益,更是一份新时代的“山海情”。这情,是南华山见证的坚韧蜕变,是九龙江赋予的澎湃生机。

  漳州融媒记者 曾雅碧

原标题:援宁两周年,漳州干部谱写“山海情”
责任编辑:李晓灵
相关阅读:
新闻 娱乐 福建 泉州 漳州 厦门
猜你喜欢:
热门评论:
频道推荐
  • 长泰:5小时接力速圆台胞寻亲梦
  • 迁址漳浦后 这家企业今年冲刺1亿元产值
  • 平和大溪:以法为舟正航向 以矫为桥塑新生
  • 新闻推荐
    @所有人 多项民生礼包加速落地快来查收 三峡大坝变形?专家:又有人在恶意炒作 北京新一波疫情为什么没出现死亡病例? 戴口罩、一米线 疫情改变了哪些习惯? 呼伦贝尔现幻日奇观 彩虹光带环绕太阳
    视觉焦点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精彩视频
    医解百科︱这5种习惯都会伤害你的胃(视频)
    医解百科︱这5种习惯都会伤害你的胃(视频)
    医解百科︱为什么要经常出去玩?(视频)
    医解百科︱为什么要经常出去玩?(视频)
    专题推荐
    世遗泉州
    世遗泉州

    挖掘泉州的乡村之美、名桥之美、名山之美、饮食之美,让时代记忆在城市更新中重焕荣光

    新质生产力在泉州
    何以中国·向海泉州
     
    48小时点击排行榜
    稻田“丰”景美如画 九十九溪两千亩早稻 习近平就俄罗斯客机失事向俄罗斯总统普京 2025年福建普通高考本科批投档线陆续出炉 王沪宁主持召开全国政协主席会议 晋江召开“十五五”重大项目谋划工作推进 福建线上线下齐发力 夏日消费火起来 安溪湖头镇:3.26亿!打造闽南文旅新地标 光影里的红色征程:经典革命题材作品大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