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工商联协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部、中国法学会,通报了一批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具有示范意义和推广价值的协同实践案例,漳州市法院联合漳州市工商联申报的《“法院+工商联”协同创新,构建多元解纷新格局》入选。此次全国共有89个协同实践案例获评,福建获评4个,其中漳州1个。
近年来,漳州依托“法院+工商联”双轮驱动的“123调解模式”,充分发挥商会懂行业、有人脉、通人情的独特优势,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并通过多部门联动、多方协同发力的多元解纷机制,提升纠纷化解质效,有效降低企业诉讼成本、缩短解纷周期,大幅节约社会治理资源。目前,“有矛盾找商会”已成为企业家共识,为优化我市法治化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融入社会治理格局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样本。
此外,市工商联联合漳州市法院,在所属商会率先成立全市首家涉民商事纠纷调解室,目前已吸纳近百名具有行业专长和社会影响力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法人担任特邀调解员。同时,与司法机关、人社部门联动打造普法宣传员和特邀调解员两支“金牌队伍”,组织具备法务知识的人员精准普法,动员熟悉本地社情民意的人士参与诉前调解。商会特邀调解员参与调解的合同纠纷、工伤纠纷案例,连续入选全国工商联2023年、2024年百佳商会调解典型案例。(漳州融媒记者 林依妮 通讯员 卢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