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母婴店货架上的低泡洗衣液、有机面条,到文具店内的“护脊减压”书包,近年来,随着“儿童经济”持续升温,市场上各类标榜“儿童专用”的商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家长们为孩子的健康投入也愈发精细化。
然而,市场繁荣背后也暗藏“概念营销”、质量参差等隐忧。部分商家更是精准捕捉家长的育儿焦虑,通过添加卡通包装、调整规格尺寸等手段,将普通商品摇身一变为“儿童专用”产品,实则材质和工艺并无实质提升。问题“儿童商品”频现的乱象令人忧心。
眼下,在漳州,不少企业正通过技术革新与全产业链管控,为“儿童专用”标签注入硬核含金量,推动行业向更高标准迭代。
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安全闭环
“我们创建了原料‘黑白名单’数据库系统,通过体外细胞模型、斑马鱼模型等前沿技术,对数千种原料进行安全性筛选,从源头杜绝刺激性成分。针对儿童洗护中的‘无泪配方’痛点,集团研发的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在保证清洁效果的同时最大程度降低产品对眼睛的刺激风险,相关专利技术已应用于畅销的低泡洗发水、沐浴露等产品中。”青蛙王子集团创新研发中心副总经理陆槿介绍道,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青蛙王子集团以“产学研医检”协同模式构建技术壁垒。
福建爱洁丽日化有限公司则是以智能设备破解活性成分均匀性难题。“在儿童防蛀牙膏领域,我们研发团队采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将奥拉氟等活性成分均匀分散在牙膏基质中,避免局部浓度过高刺激儿童口腔黏膜。通过QMS原料质量检验系统、MES生产执行系统等信息化管理系统,结合高速搅拌、均质化处理工艺,确保每支牙膏的氟含量精准控制在0.05%-0.11%的安全范围内。”福建爱洁丽日化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万金介绍道。
在生产环节,不少企业打造“透明绿色工厂”,通过可视化数据监控中心实现全流程数字化管理,通过自动化生产、智能化设备以及信息化管理,实现制造过程数字化、制造环节可视化以及生产工艺自动化,保障生产精益管理和品质管理。“我们以GMP标准设计生产线,引入污水处理设备、节水型系统,确保每一个产品都符合国家级绿色工厂标准。”陆槿补充道。
当然,提升产品安全性还需通过把握生产细节来实现。润美纸业(福建)有限公司针对婴童湿巾的微生物安全痛点,从材料端到生产环境再到设备及人员卫生进行了一系列的严格管控。润美纸业(福建)有限公司生产制造系统副总经理陈敏华告诉记者:“在合规性保障上,我们在产品开发阶段筛查禁限用物质,生产阶段动态监测空气菌落、设备表面洁净度,出厂前完成微生物等数十项检测项目,确保质量防火墙贯穿产品全生命周期。”
从标准制定到科普公益
对于儿童商品而言,质量是立身之本,安全是不可逾越的红线。印在包装上的“儿童”标识,承载着企业对产品品质的郑重承诺。目前,我国已构建起覆盖210余项儿童相关领域的国家标准体系,从婴幼儿服饰到学习用品,为保障儿童健康构筑起全方位防护网。漳州企业积极参与国标制定抢占行业话语权,以硬核实力重塑“儿童专用”的价值内涵。
“守护儿童健康没有终点,唯有以更高标准自我革新,才能让每一份信任都落地生根。”陆槿说,青蛙王子集团目前已累计主持或参与制定国家、行业及团体标准数十项,并逐步应用于实际产品开发中,为儿童提供更安全、更温和的洗护产品。此外,润美纸业参与制定的GB/T 27728.2-2024《婴童湿巾专用要求》,对配方所用原料等关键指标作出更严格规定。
“我们建立了4项权威功效报告体系,涵盖抑制牙菌斑、缓解牙龈出血等临床验证。”陈万金强调,爱洁丽参与制定了近十项国标,涵盖口腔清洁护理用品安全性评价指南、牙膏对口腔硬组织的安全评价、口腔清洁护理液对牙齿硬组织潜在腐蚀性的评估方法等,填补了行业空白。
从“贵即是好”到“科学甄别”,市场的另一端,是消费者认知的迭代升级。这种转变在漳州家长群体中颇具代表性。近日,在漳州碧湖万达广场名创优品选购儿童水杯的消费者李珏向记者展示手机里的各种App,她说:“现在我购买儿童水杯,会先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再对比不同材质的优缺点,最后才是看价格。”
科普公益,让专业术语“飞入寻常百姓家”。据了解,爱洁丽还联合中国牙病防治基金会开展“科学刷牙进万家”公益项目,通过标准化建设与科普推广双轨并行,推动口腔健康知识的普及,帮助更多儿童和家庭掌握科学刷牙技能。陈万金表示:“我们积极参与关爱儿童口腔健康公益项目,深入山区学校,用牙齿模型、菌斑显示剂等教具,让儿童直观理解口腔健康的重要性,并捐赠口腔护理用品,惠及了10万余名山区儿童。”
■漳州融媒记者 王心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