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漳州市发布2025年第1号总河湖长令,正式印发《关于全面推进漳州市幸福河湖建设的实施方案(2025—2030年)》(以下简称《方案》),明确以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水生态环境的需求为根本出发点,充分发挥河湖长制优势,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实施五大攻坚工程,到2030年,幸福河湖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全市建成一批幸福河湖。
《方案》设立了总体目标,要求按照“典型带动、轴线联动、全域推动”的实施路径,以龙文九十九湾、华安温水溪国家级幸福河湖建设为引领,聚焦“两江两溪”重点流域,统筹深化河湖系统治理,突出“一河一特色一主题”,促进河湖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全面建设集安全稳固、生态健康、亲水宜居、和谐富裕、水兴文盛为一体的幸福河湖。
《方案》明确了五大工程12项具体任务。一是推进“防洪强基”工程,完善防洪排涝体系,强化水域岸线管控,建设高标准安澜河湖。二是推进“生态增优”工程,优化水资源管理配置,推进水生态保护修复,建设高质量健康河湖。三是推进“环境焕新”工程,深化水环境综合治理,构建河湖生态缓冲带,打造绿色生态休闲空间,建设高品质宜居河湖。四是推进“发展促效”工程,培育转化河湖生态产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促进水经济融合发展,建设高产能富裕河湖。五是推进“文化赋能”工程,挖掘河湖文化资源,推广河湖文化品牌,建设高水平幸福河湖。
值得关注的是,《方案》首次将“田园都市、文化名城”的理念纳入河湖建设体系,提出要立足群众近水、亲水、乐水、享水需求,重点在九龙江干流沿线及重要支流水域,配套建设具有闽南风貌的观景平台、生态亲水堰坝、滨水休憩驿站等节点设施,同步推进滨水绿道贯通工程,串联湿地公园、历史古渡、田园风光带等特色景观。在“水经济”利用方面,鼓励探索河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创新“河湖+”融合发展路径,推动河湖水域、滨水岸线空间市场化开发运维,构建以河湖水系为轴的绿色制造、高端文旅集群。在文化赋能上,将系统推进全市河湖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建设水情教育站、节水宣教基地、河湖长驿站、河湖长制主题公园、水利风景区等载体,构建集游憩休闲、水普教育、便民服务于一体的滨水公共空间。(漳州融媒记者 林依妮 通讯员 邱柔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