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闽南网 > 漳州 > 漳州新闻 > 正文

漳州新发现文物806处

来源:闽南日报 2025-11-10 10:13 http://www.mnw.cn/

  自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启动以来,漳州全市累计复查“三普”不可移动文物4731处,新发现文物806处,复查率达100%,新发现率为17.04%。

  从区域分布看,全市11个县(区)新发现文物数量均超过25处,其中芗城区、漳浦县新发现数量突破100处。从文物类别看,古文化遗址42处,占5.21%;古墓葬112处,占13.89%;古建筑442处,占54.83%;石窟寺及石刻70处,占8.68%;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137处,占17.00%;其他类别文物3处,占0.37%。重点区域普查成果突出,在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等区域新发现文物149处,占比18.48%;同步推进革命文物、闽南红砖建筑、土楼、涉台、涉侨、海上丝绸之路文物等6项专题调查,新发现文物125处,占15.51%。其中,龙文区云洞仙亭入选全省上报国家“四普办”的5处重大新发现;岩溪、林墩新增2处遗址;东山海域登记3处水下文物遗址。

  漳州高度重视“四普”工作,统筹推进各阶段工作,第一时间成立领导小组,印发实施方案,组建25支市、县(区)级普查队,配备103名普查队员。市、县(区)两级累计落实普查经费1999.3万元,经费保障力度位居全省前列。漳州在“四普”工作中的经验做法得到省“四普办”的肯定。

  为提升普查质效,漳州多措并举强化业务支撑。组建由高校学者、文博系统退休老同志等构成的专家库,为基层普查提供专业指导;先后开展5次业务培训,累计培训骨干228人次,并在全省地级市中率先组织普查质量提升班。长泰区运用无人机航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有效解决大体量、不规则文物的测绘难题,成功采集40处文物模型及万余张实景照片;漳浦县与中国美院艺术人文学院合作组建联合普查队,助力普查工作深入开展。

  在专项检查督导方面,漳州加大对重点区域的普查力度。针对传统村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等区域开展专项督导,新增10处新发现文物;在普查转段期间建立每日通报制度,跟踪督导各县区数据上传进度,在全省率先实现“三普”复查与“四普”新发现文物数据上传率“双百”目标。

  数据审核环节精益求精。漳州邀请省“四普办”专家来漳开展“三级联审”专题培训,组织县区审核骨干集中审核数据,累计完成5388条数据审核,并在漳浦、平和组织2次“二次联审”。通过建立数据审核修改工作群,及时发布注意事项和工作提醒,针对省“四普办”反馈的问题及时整改,确保新发现文物数量“只增不减”。

  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于2023年11月启动,计划至2026年6月结束。目前,漳州已如期完成第二阶段实地调查、消失文物认定、第十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遴选推荐申报等工作,正有序推进第三阶段普查数据质量审核、不可移动文物依法认定,以及资源目录和数据库建立等工作。下一步,我市将持续做好普查后续工作,深挖文物历史文化价值,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奠定坚实基础。

  相关链接

  “四普”漳州重要新发现

  1.龙文区云洞仙亭

  龙文区云洞仙亭,构造严谨,端庄隽秀,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建筑艺术等价值。该亭位于云洞岩北坡山腰的仙棋盘石上,始建于宋代,历代未经重修,完整保留宋亭原貌,为四柱歇山顶石方亭,属全石构仿木建筑,长、宽、高均约3米,构件皆为岩石打造。正脊吻呈朝天鱼尾状,垂脊作飞檐翘角,西侧两翘角已缺失。四根亭柱宽约40厘米、边楞为诈角,柱顶凿成栌斗状,托举两根出挑石檩,檩上横架六根石梁,居中二梁叠架石质驼墩以支撑方形藻井,脊檩为圆柱体,脊檩与横梁均雕凿佩带纹饰。亭中两根横梁镌有楷书字样,记载该亭由朝天庵住持绍仁建造,旨在纪念青礁颜氏族人通守颜公与恭人陈氏。

  2.龙海区金鳌杨氏继鳌堂

  龙海区金鳌杨氏继鳌堂,是研究闽南地区古代传统建筑向近代演变的典型遗存。该建筑位于龙海区白水镇金鳌村澚内12号,为清末民初海澄县著名中医师、“水客”杨南离先生所建。建筑规模较大,目前保存基本完好,集家祠、居住与休闲功能于一体,既延续闽南传统建筑形制,又融入华侨文化元素,是龙海区现存较为完整的民国时期“同”字形建筑。

  3.漳浦县蓝廷珍墓

  漳浦县蓝廷珍墓,又称“提督墓”,是研究清代军事史与丧葬文化的重要实物遗存。墓主为清康熙、雍正年间福建水师提督蓝廷珍。墓葬坐落于绥安镇英山村崎溪自然村石笏山北坡,始建于清雍正九年(1731年),整体格局基本保留始建原貌,坐西南朝东北,平面呈“风”字形,以三合土构筑,由墓围、墓丘等组成。东南侧设后土神位,墓手三级外展,配三级墓埕,墓区总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墓葬本体面积1260平方米。2023年,蓝氏后裔填土时发现青石质方形讹角墓碑及后土神位碑。墓碑刻有双龙衔“敕命”牌图案,碑文由礼部侍郎蔡世远撰写,载明墓主身份。

  4.华安县上樟古湾桥及沿线窑址群

  华安县上樟古湾桥及沿线窑址群,是“东溪窑古瓷器之路”与海丝贸易的重要实物见证。古桥位于沙建镇上樟村湾桥自然村,横跨上樟溪,现存桥体始建于明崇祯三年(1630年),桥面条石保留“崇祯三年庚午春建造”纪年题款,历代均有维修。该桥采用梁式桥与单跨实腹拱桥相结合的结构形制,设计独特,坚固美观,体现出古代高超的营造技艺。明清时期,上樟村是周边村落民众出行与货物集散的重要枢纽,也是通往九龙江北溪航路的必经之地。上樟古湾桥扼守古驿道与商贸路线的咽喉,东溪窑场及周边窑口所产贸易瓷器,部分经由此桥转运至北溪航道,再经月港(今龙海区海澄镇)远销海外。

  ⊙漳州融媒记者 刘婧 通讯员 沈惠超 整理

原标题:漳州新发现文物806处
责任编辑:李晓灵
相关阅读:
新闻 娱乐 福建 泉州 漳州 厦门
猜你喜欢:
热门评论:
频道推荐
  • 长泰教育蝶变: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
  • 漳州古城《沉浸式古城非遗大观园》入选2025
  • 漳州高新区召开招商项目推进工作协调会
  • 新闻推荐
    @所有人 多项民生礼包加速落地快来查收 三峡大坝变形?专家:又有人在恶意炒作 北京新一波疫情为什么没出现死亡病例? 戴口罩、一米线 疫情改变了哪些习惯? 呼伦贝尔现幻日奇观 彩虹光带环绕太阳
    视觉焦点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精彩视频
    医解百科丨立冬进补 不是大补特补(视频)
    医解百科丨立冬进补 不是大补特补(视频)
    医解百科︱空腹不能吃柿子,是真的吗?(视频)
    医解百科︱空腹不能吃柿子,是真的吗?(视频)
    专题推荐
    世遗泉州
    世遗泉州

    挖掘泉州的乡村之美、名桥之美、名山之美、饮食之美,让时代记忆在城市更新中重焕荣光

    新质生产力在泉州
    何以中国·向海泉州
     
    48小时点击排行榜
    周祖翼会见塞尔维亚客人 福建舰在海南三亚正式入列 第十二届“好记者讲好故事”优秀记者在京 厦门:“蓝色引擎”驱动 海洋经济新动能 福州厦门上榜2026年春节旅游热门目的地 三明市文旅经济产学研联盟成立 琥珀沁流光 酒香漫新韵 潜水救捞有了“黑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