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手机软件扫描,显示该火车票二维码信息已被加密
闽南网4月23日讯 实名制火车票上的二维码信息安全,引发网友关注。近日,微博上有帖子称,火车票右下角的二维码图案隐藏了个人信息,如姓名、身份证号码等,容易被网上一些免费的扫描软件扫描出来,进而被不法分子用来伪造银行卡或行骗、敲诈勒索等。
随手丢弃的火车票,真的存在这样的隐患吗?本报记者为此做了试验,并向漳州动车站方面做了求证。
微博网友:火车票别乱丢最好先撕碎
网友“福建大学圈”:用过的火车票千万不要乱丢!因为自从实名制实施后,你的个人信息都包含在火车票上,在火车票的右下方有一个图案,那个叫二维码,不法分子可能利用上面的信息办卡、行骗,甚至勒索……把火车票撕碎或者把二维码销毁,方可丢弃!
记者试验:下载6款软件都无法读取
记者用智能手机下载了“我查查二维码”、“快拍二维码”等6款二维码识别软件。昨天下午1点40分,记者来到漳州动车站。一名清洁工说,她平均每天都能在垃圾箱或周围地上,捡到10多张废弃的火车票。
随后,记者向一位市民借来一张一周前使用过的火车票,对车票右下角的二维码进行扫描。结果,这6款软件中,大都只显示火车票号,并无乘客其他个人信息。其中,用“我查查二维码”扫描后,显示出由144个阿拉伯数字组成的“原始信息”,记者仔细查看,这串数字里并没有乘客的身份证号码等。而用“快拍二维码”扫描后,则只显示火车票号,并提示:火车票二维码信息已经过加密处理,无法获取车票其他详细信息。
车站回应:票已加密但先撕再丢更保险
漳州动车站工作人员说,火车票实名制初期,用条形码采集乘客个人信息,部分手机软件确实可以读取旅客姓名、身份证号等信息。但接到乘客的反映后,铁路部门后来将条形码升级为二维码,并对其采用专门的强加密技术,对存入其中的所有信息进行统一加密处理,具备较强的保密性,只有通过铁路专用的识读软件才能读取。“这种技术具有高防伪性,目前网站下载的解码软件已经不能破解。”
该工作人员还解释,扫描后火车票显示出的144个阿拉伯数字,其实是二维码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说明扫描失败。”
但其同时提醒,虽经加密,但火车票面上仍有旅客的身份信息,也不排除不法分子利用更为先进的技术进行解码。因此,废旧火车票仍需妥善保管或销毁,“网友的建议可以采纳,丢弃火车票,最好先将票上的二维码销毁,以免被不法分子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