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驻华大使罗睿德(资料图)
发自北京的感谢信(编者注:其中的“云山谣”应为“云水谣”)
罗燕梅收到瑞典大使的来信,很是欣慰
核心提示 一封从北京寄来的感谢信,牵出一桩热心事。
闽南网5月28日讯 信件内容由电脑打印而成,而落款处,却写有瑞典驻华大使罗睿德的英文签名。
前天,这封信被送达目的地——福建土楼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导游部。罗睿德要感谢的人,正是公司里新来的导游罗燕梅。
一位是65岁的驻华大使,骑行迷了路;一位是26岁的导游,主动骑车带路。热情和感恩,让不同国籍的两个人的生活轨迹有了交集。
罗燕梅说,帮助罗睿德大使时,并不知道他的身份。事情过去这么多天,没想到他把这力所能及的小事记在心上。
他
瑞典驻华大使:
迷路,是她帮忙带路
这封感谢信从北京寄来,写于5月10日。
信中,罗睿德大使先是做了自我介绍,并表示希望借此信表达对罗燕梅的感激之情。
罗睿德说,“5月3日,从南靖爬山到接待中心(福建土楼旅游接待中心)时,已是下班时间。十分疲惫的我已无法识别方向和确认旅行路线。这时,我遇到罗燕梅小姐……在我被安全送到罗小姐建议的土楼会所后,罗小姐才离开。我确信,随后罗小姐需回转骑8公里才可以到达她自己的住处……”
最后,罗睿德说,罗燕梅小姐专业和热情的服务与帮助,给他留下深刻印象。
昨天,记者从瑞典驻华大使馆了解到,这封信确实是罗睿德大使所写。罗大使是个热爱旅游的人,在假期,他喜欢独自骑自行车旅游。对帮助过他的人,他总是不忘感谢。对罗大使来说,旅游既是他的爱好,也是他了解中国的一种方式。
65岁的罗睿德大使,在1980年的时候,曾到山东大学中文系留学,在中国待过许多年。2010年时,他被任命为瑞典驻华大使,再次来到中国。
罗睿德次日短信夸她:“罗燕梅只有一个”
等罗燕梅回到南靖书洋镇的家中时,已是晚上8点多。淋了一身雨的小罗,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换衣服。
在一路聊天中,罗燕梅得知,大使第二天还要去田螺坑、裕昌楼、塔下村,最后骑车到永定县看土楼。
第二天,罗燕梅又打电话给罗大使,关心他旅程是否顺利。
当得知大使已经到了永定土楼,罗燕梅就预祝大使玩得开心,“每到一个地方,都能碰到一个像我一样的人”。大使回说,“罗燕梅只有一个”。
一周后,瑞典驻华使馆工作人员打来电话,在征求了罗燕梅的意见,并询问了她所在单位的通讯地址后,寄来了这封感谢信。
“没想到他是驻华大使,更没想到一个小小的帮忙,竟让他那么感动。”罗燕梅说。
“燕梅是很乐观开朗的人。”福建土楼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导游部经理曾小乐称,对罗燕梅印象很好。
她
导游罗燕梅:
一路聊,不知他是大使
罗睿德信中提到的罗燕梅,是福建土楼旅游接待中心的一位导游,今年1月刚到土楼工作。
“帮他时,我并不知道他是大使,以为他只是普通的外国驴友。直到我要回家时,他给我张名片,才知道他是大使。”昨天在电话中,罗燕梅向记者讲述了当时的情形。
5月3日下午5点半,下班时间,她正要锁门回家。这时,一位外国朋友骑自行车来到土楼中心,似乎很疲惫,喘着气。他说,他看着地图从南靖骑车来土楼,一路上都没碰到人,现在也不知道到了哪里。问罗燕梅“这附近有没有星级宾馆”“到云水谣怎么走”?
罗燕梅热情地一一回答了他的问题,又给他指路。不过,这位外国朋友似乎没听懂。“天要下雨了,对方年纪又大,又很疲惫,要是路上找不到路就麻烦了。”罗燕梅就提出,骑电动车给他带路到云水谣。
路上下起了小雨,看到外国朋友自行车上驮着两袋行李,踩得很费劲,罗燕梅提出,要与他换车,但最后因为自行车车座太高,只好作罢。每碰到上坡路时,外国朋友推车走,而罗燕梅就在坡上等着。
在异国他乡遇到这么热心且同样姓“罗”的罗小姐,一路上,罗大使与罗燕梅交谈得十分开心,相互询问了名字、年龄等。到了云水谣景区,罗燕梅走了3家宾馆,帮他挑选到了满意的住所。
要离开时,外国朋友给了罗燕梅一张名片。她一看名片,才知道一路聊得很愉快的外国朋友是瑞典驻华大使罗睿德。(本网记者 黄颖 通讯员 陈瑞章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