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东桥应该是搁置于江上那一抹淡妆素面的风景,静默而诗意;又像是一位平淡的老人,收藏一切可以收藏的故事,聆听着尘世的车喧人攘,等待着过客和归人。
江东桥,地处漳州台商投资区九龙江北溪与西溪交汇入海处,是远近闻名的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它建于南宋嘉定七年(1214 年),至今已有 800 多年历史,有着“中国古代十大名桥”“福建四大名桥”和“世界最大最重的石梁桥”之称。相传初建桥时,桥墩屡次被水流冲走,偶见有猛虎负子过江,就依照虎道勘得水中礁石,于是就石垒墩,桥墩遂固,故古时称“虎渡桥”。1928 年,在开拓漳州到嵩屿公路时,把石梁桥改为简易的钢筋水泥桥时,鉴于桥位于九龙江北溪和西溪交汇处,北溪的最东面,于是更名为江东桥。
霞光映古桥简银蕉摄
江东桥是闽粤交通要道,过往旅客、商贾、车辆不绝,又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在其后元、明、清各代,石桥又屡毁屡修,见证了一段段传奇的往事,经历了一次次腥风血雨。抗战期间,为阻止日军进犯漳州,当局于厦门沦陷后炸毁该桥。1953 年7 月间,解放军在桥面上铺设钢木板,让增援部队及时赶赴东山岛,打退了国民党军队的进犯。1972 年,按国家标准改建成混凝土结构的国道公路大桥,成为闽、粤两省及漳福、漳厦一带的军用、交通要道。多少往来成云烟,只有古桥自己能沉淀成一段深远而安静的岁月。2000 年底,江东桥被定为危桥,禁止汽车通行,经过修缮,现成为人行景观桥。
江东桥看起来或许没有钢管水泥桩大桥的气派, 也没有雕龙刻凤的华丽,只有朴实敦厚的石头。然而它的每一个根柱,每一道梁,每一个构件都是那么的实在。而让人始终深思不解的是,在古代科技相对落后的条件下,重达200 多吨的石梁是如何开采、搬运、架设? 也许唯一能解释的,就是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他们为后人架起了这座桥,将南来北往的人送到彼岸,使遥远变得亲近,陌生变得熟悉,让生活的一切都染上了温馨的底色。
在桥的西侧,有一幢红瓦灰墙的独立石头房子。据当地老人介绍,这是江东桥的护桥房屋,也称为“桥头堡”,有上百年的历史了,上下两层共有4 间,建筑面积约为110 平方米。这里曾经驻扎着一茬又一茬的护桥军民,保护着古桥免受侵犯损害。如今“桥头堡”已是人去楼空, 2004 年险被拆除,因它与古桥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作为古桥的附属建筑而被保存下来。桥下流水一波接一波,而这桥这房,却成为持久不变的风景,一起静静地送走春秋,又匆匆迎来冬夏。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范仲淹的这首诗总会引得人们对鲈鱼的向往。江东成为人们探访的另一个原因,还因“鲈鱼”,又称“阔嘴鲈”。它产自江东桥下游出海口水域,因肉质洁白细嫩,兼得海水鲈鱼与淡水鲈鱼二者之长。
波光粼粼,碧水徜徉,伫立于美丽的北溪江畔, 秋风起,心中便涌起莫名的思念。而其中流传的一个江东鲈鱼故事“东溪奉母” 就和“思念” 有关。相传宋代漳浦杜浔镇人高东溪,中进士后,官居江苏省松江道(今上海市松江县)。松江的鲈鱼天下闻名,高东溪每次吃到鲈鱼,便会回想起一首闽南童谣:“渡口无堵,万年艰苦;过渡空担,回家空肚;买鱼无钱,钓鱼无步(办法),一手空空,忧忧愁愁。”高东溪小时家庭生活非常艰苦,想吃鱼没有办法,只有望江兴叹。如今吃到这么美味的鱼,大孝子的他便想起自己的母亲。一次回家探母时,便用船舱养了许多条鲈鱼回来。其母得知,便上船舱看鲈鱼,对高东溪说:“这么远的路带回来的鱼,我真舍不得吃。”想了想,其母又说:“不如把它放回江中,让更多的百姓今后有好鱼吃。”从此以后闽南一带海域才有与松江同样鲜美的双鳍鲈鱼。
在食客口口相传下,从上世纪80 年代起,漳州江东鲈鱼便名声在外。过去路边简易的鲈鱼小店,如今已“升级”成规模较大的鲈鱼馆和鲈鱼酒店,并催生了“鲈鱼一条街”。现在来江东的人们在这里边品尝鲈鱼边欣赏江上风景,天高水阔,远山翠碧,波光潋滟,渔舟摇曳,而美丽的江东鲈鱼传说也会随着美味记忆一直流传下去。
时光荏苒,岁月沉淀下来的古朴与深沉赋予了江东桥更多的文化内涵,现在江东桥已经成为人们向往的一道风景,每天的游人络绎不绝。人们行走在古桥上,一种久违的踏实感便涌上心头,不经意间就放慢了脚步,那古旧的气息从锈迹斑斑的栏杆上,从斑驳的墙粉中,从青石缝隙里透出来,牵引着来来往往的人。驻足远眺,一叶扁舟,一片晚霞,一座青山,一缕乡愁,仿佛只要一不小心,就会跌进某段熟悉的情景里。这情景或是游子回乡的步履匆匆,或是一家人携手而行的温馨画面,或是路上行人的车轮滚滚。其实它就是一种对故里的眷恋和温暖的回忆。
“过了江东桥,就是要出远门了;到了江东桥,就回到家了”。也许江东桥就是一个驿站,经过的人或流过的水,无不想在此驻足憩息。在夕阳的余晖中,人们仿佛还能听见岁月的风尘里,那穿越时空的记忆间遥遥传来南来北往的脚步声和着悠悠的北溪之水……(郑季华)
多彩漳州花 香飘海内外2025-03-13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回到顶部
电话:0595-28985153 传真:0595-22567376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田安南路536号五楼 站长统计
CopyRight ©2019 闽南网由福建日报社(集团)主管 版权所有 闽ICP备1020650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90010
闽南网拥有闽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闽南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