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凡名山,都有摩崖石刻,从古代流传下来的一块块摩崖石刻,生动记载着一座山的历史,一些著名的摩崖石刻,甚至成为一座山的名片,山的灵魂。闽南名山灵通山就存有为数不少的摩崖石刻。
灵通山原称大峰山,主峰擎天峰海拔1287米,是由亿万年前白垩纪火山喷发的熔岩形成的。从远处望灵通山,青草和树木成了灵通山的外衣,掩饰了灵通山部分石头冷峻的外表,而更多裸露的、没有任何掩饰的石头像彪悍男子在展现铮铮铁骨,而且棱角分明。这些石头,没有刀削斧凿的痕迹,像是不经意间从天外哗啦啦降落在眼前,突兀而又逼人地出现,让前来探访、游玩的游客明白了什么叫壁立千仞。
只是,如果这些石头一律的裸呈着远古的风貌,也是太单调了,于是,就有人在石头上精心留下自己的墨宝,让简单木讷的石头有了书法神韵,让乏味无趣的石头散发出诱人墨香。缓步悠游在这座石头山上,一不小心就会撞上古人题刻的字,大的比人还大,小的仅如巴掌。
灵通山最著名的石刻,就是位于擎天峰正面的繁体书写的“靈”字,镌刻在一块数丈高宽的石壁上,笔力苍劲,最为吸引游客的眼球。石刻的上首四字是“清宵浮景”,左下首落款“大丰曾济美题”,相距不到10米远的石壁上镌刻一道石符“玉旨敕命雷神提名曾先生古迹”,右边上款为“大清光绪庚子五月八日雷神显示”,左边为众门生姓名。据考证,题字的这位曾济美先生是前清的一个穷书生,看淡功名,以看地理授徒为业,平生好云游四方,特别钟情灵通山水,才会在其去世时葬身寂寥的山顶。“靈”字的笔画结构很饱满、很平稳,但是构思很奇巧,欣赏者看到这个字无不觉得心情平静,因此,到灵通山来游玩的客人,都喜欢在“靈”字前拍照留念,体会当年书写者与雕刻者的心态。
巨大的石刻“靈”字凸显了此山的“灵应感通”、灵山秀水这个主题,这比较好理解,只是旁边的石符,该怎么解释呢?这可是灵通山的独创之举,别处名山从未有过这样的发现。当地人对此有一个很迷人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