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工业企业环境监管。严格实施重污染行业环境准入条件,九龙江西溪(平和段)及重点流域禁止审批涉及产生危险废物的产业、禁止新增或扩建造纸、制革、化工、电镀、漂染等行业和以排放氨氮、总磷为主要污染物的工业项目。对不符合产业政策、环境准入条件的项目坚决予以否定。严厉打击企业违法排污,强化工业企业日常监管,对企业环保设施及运行情况进行不定期检查,加强重点污染源的在线监控,确保污染治理设施正常运行,生产废水达标排放。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严厉打击企业偷排、漏排或超标排污行为,对污染治理设施不正常运行的企业,要立即责令停产整改,整改不到位的,不得恢复生产。
②平和第二污水处理厂施工现场一角
全面加快污水处理建设。当前,平和第二污水处理厂日夜加班赶进度,项目一期工程完成投资70%。
近年来,平和县把生态创建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积极转变发展方式,生态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已累计投入超过20亿元,用于改善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有力提升了对环境保护支撑能力,平和县正式通过国家生态县考核验收,跻身国家生态县。省级森林县城通过专家组验收。
为守住生态这条发展底线,日前,平和县政府下发了《平和县人民政府关于严禁毁林种柚建设生态柚园的通告》《平和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严格控制桉树发展规模的通知》《平和县开展木材加工行业专项整治工作方案》,重拳整治生态,严禁开山种果、种桉树,全面清理整顿木材加工企业。
截至目前,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0.68%,县城建成区森林覆盖率23.6%,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4.25平方米,绿化率为39.27%;大力实施村镇森林建设工程,提升农村宜居环境,共创15个绿色乡镇、55个种植名贵树示范村、45个县级以上绿化模范村、6个森林景观村落;高速公路、国省道可绿化里程绿化率达100%,水岸宜林地绿化率达89%,构建“一环、两带、三园、多点”的森林县城格局。
平和精准扶贫——
找准“穷根子” 开对“药方子”
“精准扶贫就是好,政府不仅为我们修公路,建公园,还帮我们贷款,在蜜柚园里弄些特色养殖就有了启动资金。”平和县霞寨镇内坑村村民周茂彬说。
近两年来,内坑村实施“五抓五促”精准扶贫工程,目前贫困户已降至35户,主要集中在五保户、残疾人、因病返贫户等类型。而像周茂彬这样通过结对帮扶脱贫的,还有很多,平和县管这种扶贫方式叫精准扶贫。
平和县高度重视科学扶贫精准扶贫工作,通过强化组织领导,出台扶持政策,整合扶贫资源,深化对口帮扶。该县选派优秀机关党员干部到31个县级贫困村任第一书记,并明确一名县领导和两个以上县直部门挂钩帮扶,县财政每村每年还安排捆绑资金15万元,支持贫困村开发建设扶贫项目。自去年本轮驻村以来,全县共实施民生项目200多个、完成投资近1亿元,一批基础设施项目、一批学校及幸福院等民生项目相继建成投入使用。平和全力推进扶贫攻坚,实现了“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的转变,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从“扶贫”到“扶智”的转变,呈现出贫困人口逐年下降的良好局面。截至2014年底,全县农村贫困人口从2013年底的3.26万人减少到1.98万人,累计减少1.28万人,减贫率达39.26%。
“十三五”规划项目 策划大赛举办
近日,笔者获悉,平和县“十三五”规划项目策划大赛有序推进中,该活动的举办引起了各大媒体的关注,新华网、新浪网、东南网、光明网、漳州新闻网、《闽南日报》、《海峡导报》,各大媒体纷纷刊发了该消息。有关部门和文化公司正认真谋划项目,这是平和县汇集各方智慧科学编制《平和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有力举措。
据悉,大赛主要围绕平和县“十三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城市建设、产业发展、文化繁荣、社会事业、生态环境、美丽乡村、民生民计等领域,面向全国征集一批对该县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带动性、针对性、前瞻性、可操作性的“十三五”规划重大项目。大赛设特等奖1名、奖金人民币50万元,一等奖1名、奖金人民币10万元,二等奖4名、奖金人民币5万元,三等奖10名、奖金人民币2万元;时间从2015年11月1日起至2015年12月31日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