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和芦溪丰头坂有一座规模宏大的圆土楼,它比南靖的“顺裕楼”,永定的“顺启楼”都大,仅次于“西爽楼”。
此楼楼门的石匾上刻着“丰作厥宁”四个大字,两边是一副对联:丰水汇双潮十二世开疆率作,厥家为一本亿万年聚族咸宁。
丰作厥宁楼
如同它的名字之迷一样,丰作厥宁楼本身就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土楼。登高俯瞰,貌似内有双环的土楼,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单环式土楼。
与一般通廊式的客家圆形土楼全楼共用四个上下楼梯不同,这座闽南人所建的圆形土楼,72户共有上下楼梯72个,即一户一梯。
主楼中心是一个公用的巨大天井,而在主楼一层的各家又建有独立的门寮、门厅、天井,72个小天井围绕一个核心大天井分布,具有向心性。
丰作厥宁楼的设计理念与现代化住宅楼很是相像,既避免了通常圆土楼内的最大限度的公共无私和过度集合的缺点,又解决了单家小屋子的孤弱恐惧和不安全感。300多年前就有如此巧妙的建筑思路,不由让人感慨折服。
土楼旧事
丰作厥宁楼不仅名字和楼体结构特别,它经历的故事更耐人寻味,这其中就包括一段有关叶氏十二世祖长文公、孝廉公建楼的故事。
叶长文少年时以卖糯米糍为生,十二岁那年,有一天早上,从南靖书洋方向来了一位汉子,身材高大,胡子拉茬,疲惫不堪,一看便知道他饿极了。
长文就问他要不要吃糯米糍,他点了点头,便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没想到,一会儿他竟将长文的糯米糍全吃光。
长文向他要钱,那人不好意思地摇摇头,拍拍口袋,表示身无分文。长文就此作罢,挑着担回家去。
母亲觉得奇怪,便问他今天为什么这样快就卖完,长文便如实将事情告诉母亲。准料,母亲毫不责备,反而拿出两百文钱,叫长文给那人送去,说:“他身无分文,这点钱拿去给他当路费。”
长文依照母亲的话,把钱交给那个人。那人吃了一惊,心想,世上竟有这么好的人。于是便拿出一把扇子交给他,叫他以后有难到小山城的山顶来找他。
几年后,长文到山城买猪。到小山城时,猪被贼仔抢走。长文没办法,就想起当年那人交待的话,便到山顶去找他。
原来那个人便是山寨贼王,他知道这事后,便问长文的猪有何记号,长文说他他的猪猪头有点红。于是,贼王就将那天抢来的一百多头有点红的猪都叫人赶到芦溪“还”长文。
后来,贼王还叫长文载番仔纱线回去卖,哪知每捆纱线都藏有许多银子,这样长文便无意中发了一笔大财。
长文发迹以后,便叫其弟丹玠(因他举孝廉,人称孝廉公)到赣州学地理。孝廉十分聪明,几年后学得一套好功夫回家来。
一日,他来到丰头坂的一个小山丘,一看丘前东西溪汇合,来龙水向都很好,便决定在此建座圆土楼,让子孙后代聚族而居。
他用心推算,根据这个山丘的大小,土方的多少应建多大的楼。这时,叶氏财丁兴旺,很快便将楼建成。说来实在妙,山丘铲平,土方用尽正好土楼完工。
后来,叶孝廉看到楼门正对的山峰似火焰,分金又是属火,所以就在楼门外埋了十三缸的符子水,上面镇十三块大石,用此来避火。
圆楼建成后,叶氏家族良田千亩,富贵双全,还出现了“五代千丁”的兴旺景象。溯源最初,这一切只源于叶长文一个无意的简单善举,或许他也想不到如此。
丰作厥宁楼虽经数百年沧桑,古楼亦雄风犹存。百姓仍聚族而居,和睦相处,一心向善。
△ 部分图文来源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