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聚落环境,凝聚着世世代代客家人的智慧、精神。这一次,我在土楼感受着岁月的变迁。
福建西部或南部隐藏着各式各样的供人居住的土楼,据估计,永定县有2万多座,南靖县有1.5万多座。土楼的出现,缘为千百年前,在蛮荒、动乱的年代,福建先民历尽千辛万苦,南迁落脚福建境内,为了抵御匪盗的侵袭和野兽的威胁,他们用当地生土、砂石、竹木,将房子夯筑成一个浑然一体、精巧奇特的庞大建筑,兼具安全防卫、通风采光、抗震防火、防潮保温、隔音隔热、冬暖夏凉等种种功能,是他们生存居住的理想“乐园”,并以丰富的文化内涵、独特的聚居方式、合理的布局及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的选址理念备受世界瞩目。
南靖的福建土楼像是一部记录中原汉民南迁的特殊词典,古老、神秘、悠远、深邃。战乱年代中原汉人一次次告别家园,举族南迁,来到南靖这个重峦叠嶂、交通闭塞的山区地带安营扎寨。长期忍受颠沛流离之苦的人们,常有“恨藏之不深,恨避之不远”之惑,为了获得稳固的居所,他们沿袭中原的夯土建筑形式,结合当地的特殊地理环境,建造了一座座集居住、防御功能于一体的土楼。
如今一座座夯土版筑的土楼点缀在小溪旁、田野间,绿树掩映的山脚下,它并不富丽堂皇,却纯朴、宁静,千百年来,巍然屹立。这种奇特的建筑形式如今吸引着人们新奇的目光,日本建筑学家称它为“天上掉下的飞碟,地上长出的蘑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