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长泰县工业项目落地会审专题会上,安泰锆业项目最终被长泰拒之门外。县经信局工作人员林春明介绍说:“该项目因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工业项目往工业区集中的要求,最终落选了。”
生态,是长泰最大的优势和潜力,也成为该县推动持续发展自设的一道“紧箍咒”。2012年以来,长泰县创新推行项目落地联合会审制度,组织发改、环保等部门,对引办项目逐一进行生态把关,使之成为呵护绿色发展、追求绿色GDP的一道严实“防火墙”。
“省里取消对长泰GDP考核,不意味着在发展上可以慢半拍,而是不惟GDP,要绿色GDP。取消GDP考核,看似‘松绑’,实为‘加压’。”长泰县主要领导认为。
GDP考核取消后,县域发展如何更绿色、更持续?长泰县全力以赴开展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等创建,大力推进全域景区化,以经济、社会、生态等多位一体发展模式,倒逼县域产业转型升级。目前,长泰县建成后坊村五古丰登、上蔡村慢客生活等一批美丽乡村全省典型,成为全国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试点县;经济开发区成为全国首批、全省唯一的国家低碳工业园区试点,马洋溪生态旅游区入选亚太经合组织低碳示范城镇。
第二题:土地“填空”
持续县域发展,是否新辟工业园区?长泰也有过这样的“成长烦恼”。长泰县领导表示:“长泰是个山区小县,经过十余年的开发,目前工业发展用地指标比较紧张,应及时改变传统开发模式,对现有工业区进行‘精耕细作’,做好现有存量土地这道‘填空题’!”
2012年起,长泰县在工业区发展上实行更加集约、节约的用地方式,突出盘存量、整资源,厂房盖多层、少留空等方式,实现不增用地增效益。为此,长泰一方面把美彭工业园作为中远期开发梯队,无限期推迟了建园计划,一方面从2012年起,在全县持续开展“工业项目闲置用地清理”行动。
据统计,2014年,长泰全县拥有规模工业企业200家,规模工业产值358亿元, (下转第二版)
实现用不到5%的土地,创造出80%以上的工业产值,长泰经济开发区成为全市工业园区发展典型、全省唯一的国家首批“低碳工业园区”试点。
第三题:发展“留白”
既做好土地“填空”,又耐得住寂寞、顶得住压力,前瞻性地在空间上为“二次创业”大胆“留白”,成为长泰蓄势提档进位发展的一大思路举措。
以生态园、创业园、生活园的理念,长泰县在腾挪整合的存量土地上,全局性规划建设生态总部经济、高端装备制造、海投科技创业、生态科技等四个百亿产业园区,以绿色、科技、创新等作为招商引资门槛,为推动县域新一轮跨越发展大胆“留白”。
在海投科技创业园,作为“留白”之一的园区科技孵化楼正全面进行内部装修,今年8月底可竣工投用。该孵化楼总面积2.8万平米,可吸引80-100个孵化单元入驻,成为我省县级最大的科技孵化中心。
“为做优做特这一园区,目前我们正联合县科技部门申办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中国高校技术转移中心漳州中心等,全力让创业园今后发展更加出彩……”园区负责人邱丰竣介绍说,“看好科技创业园的发展潜力,阿里巴巴电子商务、纳米涂层研发团队等即将入驻。”(陈金荣 杨志慧 林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