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闽南网 > 漳州 > 综合 > 休闲旅游 > 正文

滇缅公路穿越行 从瑞丽口岸进入缅甸随即到九谷

来源:车讯网 2015-09-28 10:13 http://www.mnw.cn/

  从瑞丽口岸进入缅甸,随即来到九谷,忠实地沿着滇缅公路继续南行。翻过最后一道山梁,腊戍出现在眼前,终于,我按照抗战时期的路线,走完了滇缅公路的全程。

  从丙察察回到瑞丽

  接近察瓦龙的时候,接到电话,得知可以进入缅甸了,毫不犹豫地放弃了丙察察,调转车头,赶往瑞丽。想到几年来的心愿即将实现,这一路上,心情格外舒畅。尤其是回到潞江坝时,因为没有探访计划,第一次把海马S7开上了高速公路,由于是山区,公路限速有时是120公里/小时,有时是80公里/小时,只好根据变化不断调整巡航定速,轻松地向瑞丽驰去。

  海马S7在时速80千米时,发动机转速仅为1600转,这是省油的关键。

  不过,杭瑞高速在这一段并没有全部完工,在接近龙陵的镇安时,就得离开高速公路,回到320国道,过龙陵,接近芒市的时候,又有高速了,沿高速公路开到畹町,再次下高速。由于路途耗时比计划缩短,抵达芒市时,看时间还早,加上车载电脑提示该做保养了,查看了一下车联网,附近就有一家4S店,于是,在它的引导下,来到海马汽车在芒市的4S店,做了个保养。

  路过芒市,在海马汽车的4S店做保养。

  海马S7的换机油保养,有全合成机油与半合成机油可选。我选的是200多块钱的半合成机油。更换机油和机滤速度很快,从头到尾20分钟不到,工人顺便还检查了轮胎、蓄电池、悬架,等等。

  时常做购车咨询的节目,发现有人只关注是否买得起,很少关注是否养得起。事实上,汽车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定期进行各种各样的保养,更换机油、机滤是最基本的,此外还有空气滤芯、空调滤芯、燃油滤清器、变速器润滑油、火花塞、正时皮带等,也需要定期更换。至于轮胎、蓄电池、雨刮片、刹车片、刹车盘,则需要根据使用状况,不定期更换。认识一位公司职员,月薪3000多元,靠父母赞助买了辆30万元的车,我问她,是否想过养车的花费,因为她买的这辆车,光是一对儿雨刮片,就得1400元。而每次更换机油、机滤的例行保养,也得千元往上。所以,我的观点是,汽车只是个工具,为了虚荣而给自己套上经济枷锁,实在不是明智之举。毕竟随着见识的增多,有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懂得这一点,如果您买辆自认为很牛的车,却为了节省停车费而绞尽脑汁,所获得虚荣立即被打了狠折。

  除了更换机油、机滤,还检查了轮胎、悬架等。

  做完保养,继续前往瑞丽,进入瑞丽市区,已经临近黄昏,直奔中国银行买美元。缅甸对待外国人比较严格,外国人住宿必须在指定的旅馆,并且必须支付美元,部分旅游景点的门票也得用美元支付,更为奇葩的是,他们对美元要求极为严格,必须是某个年份之后的,而且不能有丝毫的折损——犹如咱们国家90年代以前的样子,当时咱们曾要求外国人消费时,必须支付人民币外汇兑换卷,而不是普通的人民币。这种“外汇卷”是外国人入境后,兑换外币得来的,表面上它与人民币等值,但实际上,它能在一些特殊的商店,买到普通商店买不到的东西。所以,在黑市上,1块钱兑换卷能兑换2块钱人民币。我结婚那年,凭着兑换卷买了不少东西,而这些东西直到今天还在使用,质量真好。

  按每天住宿费30美元计算,我觉得兑换400美元应该够了。营业员训练有素,一听我是要去缅甸,立刻在一大堆美元里左挑右选,把最新、最完整、最光洁的美元捡出来,小心翼翼地递到我手中。我则将其安放在早已准备好的信封里,然后放入一个文件夹,最后把文件夹放入背包里最稳妥的一个夹层中。

  在瑞丽的姐告出境

  瑞丽口岸位于市区南侧5公里的地方,那地方叫姐告。在傣族地区的地名中,带有“姐”、“勐”、“芒”等字的特别多。当我如约来到口岸,缅甸方的人已经在口岸等候,把护照还给我,然后开始过关。在中国这边,边防人员检查了一遍,盖章,出关,往前走几步,进入缅甸方的海关,连个人影都没有,只见帮我办手续的缅甸方人员,在一个大本上,登记了护照号后,让我签字,然后,就没然后了,过关完毕。看来,真是早已打通好了。

  过关前,看瑞丽口岸。

  过关后,进入缅甸,回头再看。

  整个的口岸纵深很短,从中国到缅甸,全长至多100米。就这样,1分钟以后,我站在了缅甸的大街上。左右看看,路面很残破,摩托车、三轮车还有破旧的汽车,占满了大半个路面,一群人站在路边,等待着生意,旁边还有几个简陋的饮食摊子。这幅情景,跟咱们某个偏僻的小镇,完全相同。此地叫木姐,是缅甸的一个镇,镇子的核心位置,没在口岸处,而是在口岸东侧1公里的地方。

  过关后看到的缅甸街道。

  过关后看到的缅甸街道。

  前往九谷找滇缅路

  事先,我已经下载了缅甸地图,并把它装进了导航仪。此行我的目的是滇缅公路,而滇缅公路与眼前这个口岸无关,抗战时这里还没有口岸呢,滇缅公路是从畹町出境的,我必须首先前往畹町口岸对应着的地方,从那里开始行走,这才是真正完整地行走滇缅公路。畹町口岸所面对的,是一个叫九谷的小村子。距离木姐将近30公里。用了不到1小时,就抵达了。前几天,我是站在畹町往南看九谷,现在,是站在九谷往北看畹町。

  前几天,站在畹町往南看九谷。

  今天,站在九谷往北看畹町。

  特意走到那座抗战时期的滇缅公路桥上,我要从这里,把之前中断的旅途接上,并从这里,走向滇缅公路的终点:腊戍。

  滇缅公路的铁桥,我要从这里,把中断的旅程接上。

  九谷的地形与畹町基本相同,也是处于一个略带倾斜的山坡上,街道范围还算不小,一些店铺挂着中文标识,有家店铺里的电视,播放的是中央电视台的节目。站在街上,看到一排房子的空档处,正好能看见畹町,于是举起相机要拍,旁边有个人跑过来:别拍,那是赌场。仔细一看,原来镜头正前方一个不起眼的屋檐下,有群人围着个大桌子。

  畹町对面的九谷村。

  在九谷村街道的尽头,回头看,畹町背后的黑门山一览无余,起码比畹町\九谷高出了数百米,显得很伟岸,像一道巨大的屏风,成为小镇的靠山。东面比较低的位置,是滇缅公路翻过此山的垭口,也就是1944年,中国远征军从龙陵一路打过来,在中国境内与日军展开最后一仗的地方。黑门山之仗打完,日军便退入缅甸,他们事先已在九谷修筑了工事,借助工事继续抵抗,中国远征军在美国空军的协助下,正面强攻外加左右迂回,日军终于守不住,这才又往南寻找山峦做防线去了。只要读一读撰写严谨的滇西抗战书籍,我相信,您八成会对日本人赞不绝口,尽管在70年前,他是咱们中国的敌人——称赞的,当然不是日本人在中国的烧杀抢掠,而是他们的顽强意志和认真做事的风格。从龙陵到畹町,坝子占多数,山峦只有3道,而且不算高,但日军借助这3道山,对中国远征军进行了顽强抵抗,使得中国远征军在拿下腾冲、松山、龙陵之后,又费了很大劲儿,耗时2个月,才把日寇逐出国门,收复滇西。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1942年,当日军沿滇缅公路进攻滇西时,如入无人之境,轻轻松松,前后没用几天时间,就拿下了整个滇西。而当时,滇西加缅甸,共有10万中国军队。

  在九谷村,回头看,畹町背后的黑门山一览无余。

  只要有加油站或收费站,就会有小贩推销。

  在中国军官的回忆录中,描述这段历史,基本上都是3个内容。1,地形于我不利,天气于我不利,再加上瘴气、蚊虫、潮湿,使得攻击万般艰难。2,战斗极为惨烈,硝烟四起,火光冲天。3,他人指挥不当,应该这么、这么办,才是最合理的,可他却那么、那么办,以至于惨遭失败。

  类似这样的文字,您一定感到很眼熟。我甚至怀疑,它会不会是我们一直以来的某种传统。就拿自驾游来说,10多年前,某人撰文说京西某谷,道路极为难行,胜过羌塘,然后就是大段大段的煽情描述。阅后不解,我走过藏北羌塘,北京郊区居然有胜过它的路?于是跑去看,大失所望。就是一条稍微窄点儿的路,当地老乡开着残破的小面,一天走8回。还有位特别出名的记者,走了趟青藏公路,回来写文章,把109国道描写的艰难无比,一个个高海拔的山口令人到了窒息的边缘,上千公里之内很少有餐馆与旅馆,总之,能沿着它走到拉萨,实在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壮举。可实际上呢,青藏高原本身就是高,您到了高原上,再看那些唐古拉山之类的,犹如站在故宫后门看景山,并不觉得高。青藏公路的沿途供应也没有问题,只要有足够的钱,标准的4星级旅馆都有。走过数次青藏公路之后,我的感觉是比北京的安立路好走多了。

  今天,我们如果仅仅以胜利者的姿态,纪念那场战争,而不是从中总结经验、汲取教训的话,恐怕我们永远无法真正进步。因为,我们压根就没有认识到自己的弱点。一味陶醉于战争的胜利是无益的,其实我们没有胜利。所有理智的人们,都清楚地知道,如果没有苏军对日宣战,如果没有美国的持续支援以及在太平洋战场的节节获胜,日军何时能向中国投降?

  能投身于那场战争,拿起武器抵抗日军的,毫无疑问都是真正的英雄,老兵们的壮举永远值得我们敬佩、尊重。如果用老兵们的光辉,试图遮掩国家存在的问题,我认为是错误的。问题得不到揭露,经验就无法总结,我们就不可能得到真正的进步。这问题与谁是执政者并无直接关联,它是我们这个国家世代遗传下来的。

  芒友会师与史迪威公路

  继续往前,公路往西南方向,路旁较近的距离,都出现了山,中国境内的黑门山已经看不见了。路很窄,是条泥土路,但从痕迹看,似乎以前曾经铺过沥青。穿过几个小村子之后,来到一个三岔路口,此地叫芒友,是个小村子,往西去的路,就是我刚才入境的木姐,再往西,便是南坎。瑞丽组织的出境一日游,就是去南坎,是个边境上略大的小城。芒友到南坎这条路,就是抗战末期,美国工兵部队修筑的中印公路,也就是史迪威公路。严格意义上说,史迪威公路虽然叫中印公路,但它并没有建筑在中国境内,从印度那边过来,到了芒友这地方,便汇入滇缅公路了。不过,由于中国筑路部门,从密支那修了一条密支那到腾冲的简易路,称为腾冲岔道。由于腾冲岔道通车条件不好,所以,大部分物资,还是通过史迪威公路运进中国的,走腾冲岔道的车,并不多。据戈叔亚先生介绍,至今在南坎南郊,还保留着着当年美军修建的工兵桥,仍在使用中,据说是世界上跨度最大的工兵桥。

  九谷前往芒友的路,这是滇缅公路进入缅甸之后的第一段。

  虽然史迪威公路在抗战中所起到的作用比较有限,但这条路的名气很大,有人将它与滇缅公路混淆,还有人把它与昆明到贵阳、贵阳到重庆的公路混为一谈,甚至将贵州省晴隆县境内的24道拐作为史迪威公路的标识。所以,我倒是很希望有机会的话,能从缅甸芒友出发,途经八莫、密支那,前往印度的雷多,然后再原路返回到密支那,走腾冲岔道经猴桥回到中国腾冲。这样,就把史迪威公路全程走了一遍。

  从九谷出发,半个小时后,来到一个三岔口,这里叫芒友,是个小村子。

  三岔口往西去的路,是史迪威公路的最后一段,史迪威公路在此终结,汇入滇缅公路。

  三岔口往南去的路,是滇缅公路。

  右边的龙陵-畹町-芒友,是滇缅公路,左边的八莫-南坎-芒友,是史迪威公路。

  从芒友到腊戍

  三叉路口往南去的路,是真正的滇缅公路。而眼前这个小小的芒友村,是1945年1月27日,从滇西往南打过国境线的中国远征军、从印度往东打到缅甸的中国驻印军、与中国军队并肩作战的美军,联合在举行会师典礼的地方。如今,三岔路口的南侧百米处,是缅甸检查站,移民局官员在这里详细检查了我的护照,确认没问题后,才在护照上盖章。也就是说,在这里,我才算是正式进入缅甸,并且可以在除克钦邦之外的所有地区自由活动了。事实上,如果没有缅甸方的人员帮助,单凭自己是通不过这道关卡的。凭着护照与签证,只能乘飞机进入缅甸,而不能走陆路。支付费用请缅甸方的人员帮助,第一是进入边境地区(瑞丽\木姐口岸),第二是通过这道关卡。曾听说必须依靠缅甸方的人员护送到曼德勒才算自由,起码在2015年9月是不必的。此外,即使是自己进入缅甸,南坎、木姐到曼德勒的客车也不少,一路上我至少看见了10余辆。据说1万缅币出头就能到曼德勒,折合人民币大约60元左右,路程约需9小时。

  离开芒友,继续往南走。

  路面时好时坏,有时是还算平坦的柏油路。

  有时则是维修路段,需减速慢行。

  我沿着滇缅公路,一路往南走去。途中翻了3道山,第一道山最大,上与下均用了30分钟以上的时间,整座山沿途很少有村落,两旁的山坡上树木稀疏,据说最早都是种毒品的,现在正在逐步改种果类。也有一些玉米地,听说这里的玉米几乎全部销往中国。翻过第一道山后,下来进入一个坝子,坝子中有个较大的镇子,叫南巴加。然后翻第二道山,这座山比刚才矮了许多,不到1小时就过去了,然后又进入一个坝子,坝子中的镇子叫古盖。

  翻过第一道山后,有个较大的镇子,叫南巴加。

  南巴加镇,右边那位上白下绿的孩子,是学生。似乎是缅甸学生的统一装束。

  过南巴加后,翻越第二道山。

  据说山坡上以前都是种毒品的。

  进入第二个坝子,这个镇子叫古盖。

  每经过一个镇子,都能看到数个餐馆,来往车辆通常在这种餐馆休息,或者喝点水,或者吃点儿东西。餐食有两种,一种是煮米线,一种是自助餐。前者1000缅币一碗,后者价格不定,比较便宜的是3500缅币,比较贵的是4500缅币。刚入境时,我在木姐兑换了缅币,拿出人民币5000元,得到了95万缅币——瞬间成了百万富翁。这种经历,以前在越南、印尼、日本、韩国等,都曾经历过,感觉很有意思。如此计算,3500缅币的自助餐,大致相当于人民币18元多,搁在中国可谓非常便宜,咱们的高速公路服务区,这样的自助通常得至少30元。但以缅甸的消费能力相比,这样的价格已经很贵了。

  人民币5000元,换得95万缅币。

  煮米线每碗1000元缅币,折合人民币5块多。

  沿途的休息站,自助餐每人3500-4500缅币。

  价格也用缅文写,苦了外国人。

  估计是受英国人的影响,缅甸到处都有咖啡,有的地方卖300元缅币,还的地方卖500元缅币,折合人民币1.5-2.6元之间。虽然便宜,但以我的口味衡量,非常难喝,与其说是咖啡,不如说是糖水。

  咖啡配柠檬,别有风味。

  一杯咖啡折合人民币1.5-2.6元,蛋糕差不多也是这个价钱。

  在古盖休息了一会儿,继续走,在一个叫兴威的地方,途经一个路口,看地图得知,往东去是霍班方向。据说那是通往德昂人的领地。事实上,在古盖与兴威之间,看到几拨全副武装的政府军,当时想拿相机拍,可看到对方都是荷枪实弹,紧盯着我,吓得我大气都不敢出,赶紧闪。后来问当地华人,得知德昂人有武装,他们时常跑到公路上,拦截车辆要钱。政府军一来,他们就躲进山里不出来了。

  缅甸公路收费站很多,几十公里一个,每个收费500元缅币,折合人民币2.6元左右。

  令我不解的是,收费站里坐着个人,用纸和笔记录过往车辆的牌照号。

  收费站旁还有武装警察,任务是缉毒。

  此行出发前,我曾希望往北进入克钦邦,往北一直走到葡萄,往西一直走到缅印边界,因为那一带是1942年远征军撤退的地方,也是1944年展开缅北反攻的地方。不过,自去年开始的缅北战火,导致我的计划无法实现。办理签证时就被明确告知,不要试图进入密支那。

  过兴威后,一个下坡,进入一个很大的坝子,这坝子面积非常开阔,目测比保山坝子至少大一倍,这坝子就是腊戍坝子。滇缅公路的终点:腊戍,即将到来。

  沿途的一座山造型很好看,山顶有雷达站。

  翻过第三道山,开始往下走。

  腊戍坝子,一览无余。

  进入腊戍坝子。

  进入坝子后,一马平川,很快来到市区边缘,右侧是个飞机场,看地图,发现机场西侧是火车站,于是右转。中国军队进入缅甸后,蒋介石曾乘飞机来到腊戍,进行视察与协调。想必就是这个机场。于是跑去看,正巧一架飞机降落,是螺旋桨式的客机,有点像咱们的运七。机场门前聚集着一大群人,研究了一会儿,才发现他们是接人的。原来,乘客下飞机后,得拖着行李自己走出机场,出了大门才能上车。门前,停着一辆小型卡车,这就是他们的机场大巴。

  机场大门的另一侧,有个棚子,这里是办理乘机手续、交运行李的地方,估计也出售飞机票。

  进入腊戍市区边缘,第一个红绿灯右转是机场和火车站。

  机场大门前,接机的人们。

  缅甸男人的标准装束是“隆基”和人字拖。

  大门一侧办理乘机手续和交运行李的地方。

  机场大门外的“机场大巴”。

  机场跑道。

  终于来到滇缅公路终点

  过了机场,一个上坡,路旁连续出现几个院落,估计都是军队。紧接着,前面出现一连串的军用卡车,从后面看,估计是咱们的解放和东风。看到这画面,内心一阵激动,70年前,咱们的军车大概也是这样,排成一字长龙,从云南开到这儿,把火车上卸下来的物资,运回国内。

  跟着军车,前往火车站。

  跟着军车走了大概一两公里,火车站出现了。这就是腊戍火车站。缅甸中央铁路在缅甸东北部的终点站。抗战时期,从美国运来的物资,从仰光用火车运到这儿,再改用卡车,沿滇缅公路运进中国。正是由于有了这条抗战全面爆发后才紧急修筑的“输血管”,中国军队才有了抵抗日军所需的装备与油料。日军对这条公路深恶痛绝,专门成了一个委员会,试图切断这条公路,让不再拥有“输血管”的中国政府,屈服于日军的铁蹄,签订城下之盟。然而,中国在美国和英国的帮助下,至少在1942年以前,成功地保护住了这条“输血管”。

  不久,火车站到了。

  从仰光来的铁路,到这里是终点。

  终点站是腊戍车站。

  也许,当时中国急需的军事物资,就在这里卸下火车。

  然后,物资在这里装上汽车,沿滇缅公路,运往中国抗战前线。

  车站显得很古朴,估计与抗战时期的模样基本一致。

  就连给蒸汽机车的加水的装置都还在。

  腊戍全景之一。

  腊戍全景之二。

  腊戍街景之一。

  腊戍街景之二。

  偶尔还能看到一两幢英国时代的房子。

  看来当地人的主要交通工具是摩托。

  又看到上白下绿的学生装束。

  城里的公共汽车。

  如果一楼客满,就坐二楼。

  在这儿坐公交车,需要臂力与胆量。

  路边小贩。

  似乎是位华人。

  头部功夫不错。

  水果摊档。

  对抗战依然停留在敌后武工队、铁道游击队层面的话,永远无法想像滇缅公路对于抗日战争所起的作用。毫无疑问,用载重量3吨的卡车运输上千公里,还得携带自身所需的油料,运输效率是非常低的,它与滇缅公路被切断后,改用飞机走驼峰航线运输一样,都是超高成本的运输方式。然而,为了自由中国,这代价只能承受,别无选择。除非向日本投降。

  我曾向戈书亚先生请教,当年滇缅公路的运输模式究竟是怎样的。他告诉我,数种模式共存。既有一辆车从腊戍运到昆明的,也有利用中间的几个转运站,比如遮放、保山等,进行接力转运的。

  在腊戍火车站逛了一圈,空无一人,候车室里的时刻表,显示这里与曼德勒之间,每天有一趟列车往返。腊戍是早上5点始发,晚上22点40分抵达曼德勒,曼德拉返回的列车,则是早上4点发车,晚上19点35分抵达腊戍。但询问当地人,似乎这趟列车并非每天都有。看看长满杂草的铁轨,估计确实列车很少。但在70年前,这里一定很繁忙。

  站在腊戍火车站的站台上,内心颇为激动。3周前,我驾驶着海马S7,从昆明潘家湾出发,沿着滇缅公路,一路走来,现在,我终于来到了这条公路的终点。在这里,我可以自豪地说,我以曾昭轮教授1941年的《缅边日记》为路书,严格而忠实地把滇缅公路全程行走了一遍。面对2015年的滇缅公路,我几乎每公里都进行了记录,并将它与1941年的滇缅公路,进行了对比。数千幅照片、上百分钟的影像资料,将是我永远值得珍藏的宝物。这么做的目的,既不是为了通过炫耀得到心理满足,也不是依靠单人单车的长途驾驶而挑战自我,更不是为了寻求某种解脱或追求某种感受,我只是想亲眼看看,这段至今都没能汲取经验的历史。

  之前的回顾——

  第一篇:再踏抗战征途

  第二篇:民主的堡垒

  第三篇:从昆明到楚雄

  第四篇:从楚雄到下关

  第五篇:从下关到宝丰

  第六篇:从宝丰到保山

  第七篇:从保山到龙陵

  第八篇:从龙陵到畹町

  第九篇:国门前的停滞

  第十篇:从云南到西藏

  抵达终点 星爷与新海马S7行走滇缅路之十一

  关于《星爷说车》

  星爷—汽车使用爱好者、汽车媒体评论人。1988年开始驾车周游列省,至今不辍;2001年开始为媒体做汽车评测,阅车无数。

  星爷从不单纯迷信汽车品牌,更不盲目崇拜汽车动力,秉承汽车是工具的简单思想,把汽车的功能发挥到极致。物尽其用是星爷最大追求。《星爷说车》实乃休闲茶馆,新车上市、旧车改款、业内故事、汽车生活,驾驶心得、旅行感受,凡与车相关的话题,都将在“茶馆”与大家分享。

  下关到宝丰 星爷与新海马S7行走滇缅路之五

责任编辑:朱惠娥
相关阅读:
新闻 娱乐 福建 泉州 漳州 厦门
猜你喜欢:
热门评论:
频道推荐
  • 冷热相辅!龙海区谋划“零碳”赛道 赋能绿
  • 线上线下配合 漳州交警让“炸街”车辆无处
  • 诏安官陂:开展河道清理整治行动
  • 新闻推荐
    @所有人 多项民生礼包加速落地快来查收 三峡大坝变形?专家:又有人在恶意炒作 北京新一波疫情为什么没出现死亡病例? 戴口罩、一米线 疫情改变了哪些习惯? 呼伦贝尔现幻日奇观 彩虹光带环绕太阳
    视觉焦点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精彩视频
    世遗泉州|闽南古早味·安海土笋冻:坚守最初的古早味(视频)
    世遗泉州|闽南古早味·安海土笋冻:坚守最初的古早味(视频)
    国庆喜游泉州 “面线糊姜母鸭很好吃”(视频)
    国庆喜游泉州 “面线糊姜母鸭很好吃”(视频)
    专题推荐
    关注泉城养老服务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关注泉城养老服务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泉州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

    新征程,再出发——聚焦2021年全国两会
    2020福建高考招录
     
    48小时点击排行榜
    3个产业(区域)知识产权运营中心落户泉 金正恩说朝鲜应推动武器装备更新升级 泉州丰泽:普法宣贯解难题 同心“械”力 黑龙江拟任职干部公示名单 泉州丰泽:普法宣贯解难题 同心“械”力 前10月我国发电装机容量同比增长14.5% 3个产业(区域)知识产权运营中心落户泉 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