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处处摩崖石刻,记录下当年将士们守城时的心路历程
驴行路线:走沈海高速,从诏安东下高速,往梅岭镇
美丽关键词:古城、关帝庙、摩崖石刻
悬钟古城,和龙海镇海卫古城、漳浦六鳌古城、东山铜山古城并称四座海防古城。
南门村,本是明朝悬钟城的南大门,曾是漳州海防要塞。如今古城不在,当年驻守城池的士兵后人在这里繁衍生息。于是,有了今天的南门村。
悬钟古城
古榕树根紧紧嵌进古城墙,不舍不弃
悬钟古城依山而建,全部以条石砌成,现尚存东南西三门,东门保存较完好,呈瓮城式,分为内外两城门,外城仅存城墙,内城门保存完好。
当年俞大猷、戚继光都曾屯兵于此。
据《诏安县志》记载:城建于公元1387年,周长五百五十丈、高二丈。“东西南北四门,上更有楼,其东西二门阻海,北门通路,南门塞之,环海为壕”。遗憾的是,历经沧桑,古城已不能再现当年壮观。
“听老一辈的人说,新中国成立后,为了修梅花水库,结果就把城墙的条石全部挖走了。”说起古城的保护,村干部吴进鸿总觉得可惜。外城墙壁上一株高大的榕树,附墙而生,形成树包墙的景观,也许它也有个心愿:留下这座城。
关帝庙
当年的金戈铁马已远去,这古墙却仍守卫着南门村
“关帝庙”位于古城西门内的果老山下,一说此庙始建于明洪武十一年,一说建于明崇祯年间,清乾隆、光绪几经修葺。传说明清海盗、倭寇扰民,关帝曾多次现身显灵。渔人感其恩德,立庙修身,以这种特有的朴素方式表达爱戴与敬仰。
庙宇背山面海,由门楼、拜亭、正殿组成。据庙公介绍,诏安全县众多奉祀关帝庙宇中,历来数此庙香客最多,“庙里供奉的关帝,和东山关帝庙的关帝神像是同一段木头雕刻的。”
关帝庙建筑面积不大,但特色明显。庙宇屋顶所有雨水都归集在庙宇两边四个水槽口,水槽装饰为龙的形状,雨水正好从龙嘴流出。大堂屋顶高高翘起的屋脊不是常见的燕尾样式,而是用剪瓷雕修成两个龙头状。
摩崖石刻
望洋台告诉我们,这里曾是海防古城
关帝庙背后则是“果老山”,相传八仙赴西王母蟠桃宴时曾于悬钟城一带小憩,至今南门村仍留“果老”、“仙姑”二山。
不过,果老山上最引人注目的则是被誉为“漳州第二碑林”的摩崖石刻,石刻大多书于万历年间,时间有万历二年、六年、八年、十年不等。留下这些文字的大多是驻守悬钟古城的一些将士,有的有落款头衔,有的则只留名字。同行的边防官兵小李说,为了保护这些石刻,发现有人挪动这些石头他们都要进行制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