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网9月5日讯(闽南网记者 张恩培 通讯员 康渟 沈东梅 文/图/视频)“当牛人,做牛生意,牛气冲天——全牛宴,开宴!”随着诏安县委书记李亚容的洪亮宣告,福建诏安一场融合饮食文化与产业特色的全牛宴正式开启。
以“牛”为媒、以“宴”会友,9月4日,以“品诏安至味,飨全牛盛宴”为主题的全牛宴品鉴会活动在诏安隆重举行,牛肉企业代表、餐饮从业者及美食爱好者们共赴盛宴。“全牛精华大满贯”“金釜献宝”“好运绵长”“元宝纳福”“金玉满堂”“神龙摆尾”“肚有乾坤”……活动现场,菜品展示区陈列着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佳肴,每一道都凝聚着诏安乡厨的匠心。“这里既有现切鲜牛肉片,也有韧滑焗牛筋、软糯红烧牛排,更有象征勇拔头筹的香卤牛头,诏安乡厨运用蒸、煮、卤、炖、涮、炒、炸、烤等各种烹饪技艺,对牛身的各个部位进行了全方位的精心制作。”李亚容在致辞中向来宾介绍道,此次活动多维度彰显了“闽粤食府 墨香诏安”的独特魅力,生动展现了诏安牛肉烹饪技艺在古法传承中的创新与坚守,是推动特色农业产业与文旅经济深度融合的有益探索,为促进诏安肉牛产业向规模化、品牌化、集约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这场全牛宴的背后,是一个传统农业县通过“链式突围”打造南方肉牛产业新高地的雄心。
产业根基 三十年积淀造就独特优势
诏安人与牛的故事已经书写了三十年;早在三十年前,就有诏安人走出家乡,在闽粤等地从事肉牛屠宰、火锅餐饮行业。随着时间推移,诏安人逐渐走南闯北开拓全国肉牛销售网络,形成了覆盖肉牛中转、屠宰、餐饮的完整生态。
据了解,目前在全国从事肉牛相关产业的诏安人超过5万,福建和广东两省每天约1000头肉牛由诏安人屠宰,“每四头闽粤热鲜牛肉,就有一头经诏安人之手处理”。但长期以来,诏安本地肉牛产业处于“小散弱”状态,全县仅有4家规模牛场,存栏量仅5000头,牛肉日消费量约80头,大多依赖外地调入。
如何改变“小散弱” 状态?
从时间上来看,诏安县委县政府就给出了态度。2021年,诏安举办首届诏商大会暨民营企业投资创业大会,吸引诏商回归家乡投资,为肉牛产业发展奠定基础;2023年,国务院批复同意在漳州市设立中国 — 菲律宾经贸创新发展示范园区,诏安为五大片区之一,根据规划,诏安将结合进口活牛深加工发展定位,构建活畜进口及全畜加工产业基地;2024年2月21日,南方肉牛集散发展中心正式揭牌,诏安按照“一核四区”规划布局,推动产业从“分散养殖、外地调肉”向“集中育肥、就地屠宰、冷链直达”转型。同时,创新采用“统建租赁”模式,由国企投资建设标准化牛场,企业随时“拎包入住”,降低了养殖主体前期投入风险。诏安特色产业创新院和菌草中心的成立,更为产业注入科技动能。
近年来,诏安肉牛产业项目攻坚加速,正加速构建从育肥、屠宰、冷链配送到餐桌的全链条体系。
诏安本地拥有78家牛肉经营门店,日均消耗肉牛80头,本地屠宰与外地调入互补的供需网络日益成熟。这种深厚的产业基因为诏安发展肉牛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就在8月20日,在辐射闽粤两省、对接“北牛南销”重要枢纽的福建诏安丹龙农牧实业有限公司的现代化育肥场里,工人们正进行最后的清洗工作,准备迎接首批肉牛入驻。
这个南方单体最大的肉牛养殖场即将投入运营,标志着诏安“南方肉牛集散中心”建设取得关键进展。
区位优势 北牛南销打造理想育肥场
产业的发展也离不开显著的区位优势。
诏安位于闽粤交界,距离福州、深圳约400公里,车程仅需4小时,占据闽粤地区热鲜牛肉供应圈的中心位置,便于牛肉产品快速运输配送,能高效满足周边市场需求。其中潮汕地区日需屠宰肉牛2000头,漳州厦门等地日需屠宰肉牛500头,福州到深圳一带日需消费肉牛约7000头,庞大的市场需求为诏安肉牛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不仅如此,北方牧区牛源充足但价格竞争激烈;南方消费旺盛却缺乏养殖条件。诏安的优势在于地理位置适宜、具备天然的肉牛二次育肥气候条件。与北方相比,诏安冬季气候温暖,成为北方肉牛南下育肥、错峰供应火锅旺季的天然“缓冲区”。北方冬季寒冷,牛吃得多、肉长得少,且成牛运输易受天气影响而掉膘。
诏安利用这一优势,从宁夏、新疆等地购买约400公斤的肉牛进行二次育肥,养殖周期2-3个月,平均出栏体重可达600公斤以上。
全链布局 一核四区实现吃干榨净
以南方肉牛集散中心为核心,诏安正构建“一核四区”产业矩阵。其中,“一核”即肉牛集散核心区,占地4541亩,设计存栏肉牛5.89万头。
“四区”包括:肉牛屠宰加工与冷链物流配送区、牛副产品再利用加工区、饲草料生产加工区、生物有机肥加工区。这种布局实现了从活牛交易、育肥屠宰,到牛皮、牛血、牛骨深加工,再到粪污转化有机肥的全程闭环。
总投资4.75亿元的肉牛育肥场(一期)项目已完工,成为南方地区单体规模最大的肉牛养殖基地;总投资1.24亿元的肉牛屠宰加工项目已开工建设,设计年屠宰量12万头,预计今年年底建成投产;总投资3000万元的肉牛交易中心已完成施工招标,计划本月开工。届时将形成“活牛进场—育肥增重—屠宰加工—冷链出县”的全链条运营模式,可将 “牛利益” 最大化,预计全产业链产值可达165亿元。
价值提升,倍增效益。诏安人不满足于传统的牛肉销售,而是要将一头牛“吃干榨净”。
在诏安的规划中,仅副产品加工区一年就可处理5万套牛副产品,生物有机肥厂年处理粪污70万吨,产出有机肥35万吨。
从公开数据显示,集散中心全面投产后,不仅可满足本地需求,还可每日向外输送数百头肉牛。
未来,诏安还将引入牛皮、牛角、牛内脏和牛血等深加工企业,实现全价值利用。
诏安县配套出台《诏安县支持肉牛、肉鹅种养加一体化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的政策措施》,每年安排专项资金1000万元,从进驻租金减免、屠宰加工补助、政策保险、牧草种植补贴等方面对肉牛产业加大扶持力度。
全牛宴不仅是味觉盛宴,更是诏安肉牛产业的成果展示。
“肉牛产业发展前景广阔,牛肉火锅作为全国知名美食,亦是诏安特色美食代表,需全力推广。从行业从业者角度看,全牛宴能让消费者品尝到牛的不同部位,各部位口感各异,可带来丰富的味蕾体验。”汕头商会沈喜元表示。
随着肉牛屠宰场今年年底投产、交易中心明年初投入运营,诏安南方肉牛集散中心将释放更多产能。诏安这个曾经的“牛贩子”正悄然变身“牛老板”,一条完整的百亿级肉牛产业链正在闽粤交界处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