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网7月28日(闽南网记者 梁政 通讯员 黄冰丽 林珠荣 文/图)自“六比一看”竞赛开展以来,漳州全市各地积极响应,围绕推进高质量发展目标,全力以赴投入到各项工作之中。其中,长泰经济开发区更是铆足干劲,怀着激情干,盯着目标赶,围着项目转,追着问题跑,深入开展“产业发展项目建设年”活动,全力比拼“六比一看”,在工业发展上持续发力,拉开了高质量发展的序幕。
作为长泰区工业发展的主战场、改革创新的主阵地,长泰经济开发区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再学习、再调研、再落实”活动、“产业发展项目建设年”活动,持续深化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推行“一线工作法”,一线服务企业、一线发现问题、一线解决问题,全面开启“一区带四园”新发展模式,推进全区高质量发展超越。特别是在招商引资、企业服务和管理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与改革——从撒网式招商,到精准高质量招商,从一个部门“大包大揽”,到分工明确、无缝衔接、责任到人,长泰经济开发区的招商引资工作,迎来了“质”的转变,其工业发展也正式驶入了“快车道”。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7月27日上午,长泰经济开发区经济发展局的办公室里,手机铃声不时响起。电话那头,企业针对遇到的问题寻求帮助;电话这头,工作人员详尽地记录,积极提供帮助。尽管忙碌,但大伙儿语气铿锵有力,精气神十足。
谈起该局工作作风的转变,就不得不从2020年长泰经济开发区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说起。是年,长泰经济开发区结合工作实际,将原来的企业管理科,细化划分为招商科、服务科和管理科,由专门的部门和队伍负责专项工作,并制定相应的责任制度,全面开展招商与企业服务管理工作。“以前是一个部门统揽全部工作,现在大家分工明确,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各部门实现无缝衔接,效率非常高。”长泰经济开发区经济发展局副局长林志勇介绍。
据了解,在比项目招商方面,长泰经济开发区制定了严格的“企业监管协议”,要求入驻企业在落地后,每亩投资强度不低于300万元、建设密度不低于40%,且连续5年内,每年亩均纳税不低于20万元等。这一“门槛”的设置,相当于在前期将企业筛选优化了一遍,确保了入驻企业的质量。同时,根据四个工业园区的产业发展定位,补链条、强链条,精准引入相关配套产业,不断强化模块产业的上下游配套。
在服务方面,长泰经济开发区深入开展“千名干部挂千企”帮扶活动,采取“工作项目化、项目表单化、表单节点化、节点时间化、时间责任化”的制度,指派专人负责跟踪项目的会审、报批等全过程,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积极指导、帮助企业完成各项审批,达到具备投建的条件。更值得一提的是,在土地报建环节,长泰经济开发区干部主动放弃节假日休息,多次前往自然资源厅全流程跟踪审批进度。区干部方艺洪介绍说:“比如,榕鑫达、新峰科技324.75亩土地报批原来需要耗时两三个月,经过对接沟通、主动跟进,如今仅用6天就完成,开创了土地报批的最短时间纪录,极大提高了项目落地前期准备工作的效率。”
而在企业落地投产后,还将施行统一入库管理。在企业遇到生产、销售等方面问题时,亦或因生产需要须对资质进行提升、对设备进行改造时,还将罗列详细的任务清单,为企业提供“一次性告知”帮助,指导、帮助企业快速解决困难,提高生产效能。
招商引资成效显现
从招商引资的前期企业筛查,到项目投建前的会审、报批,再到项目投产后的“妈妈式”服务,“事前、事中、事后”三者有机结合、无缝对接、高效运转,可以说,长泰经济开发区已然探索出了一条招商引资的“新路子”。
“只有盘活闲置用地和厂房,引入高质量的企业,才能有效提升长泰经济开发区的工业品质,也才能在有限的资源里,创造出更大的经济价值。这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林志勇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年多的“试水”,长泰经济开发区的工业发展,也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开发区目前共有规模工业企业186家,2020年实现工业产值513.14亿元;今年1-6月,实现工业产值359.7亿元,占长泰全区工业产值比重94%,形成了光电照明、电子信息、建材家居、文旅用品等四大主导产业。
优异成绩的背后,是入驻企业与长泰经济开发区两者供需关系的高度契合,更是长泰经济开发区在发展工业所付出的孜孜不倦的努力。正是在这样的营商环境下,越来越多的优质企业纷纷落地,积极提高项目的投建力度,力争在这片热土上茁壮成长。
与此同时,随着长泰撤县设区、“大漳州”建设及“十四五”规划等历史机遇接踵而至,长泰区积极“融漳接厦”,提出将按照“整体规划、组团开发”的原则,构建“一江两岸多组团”城市发展新格局,努力擘画着“新长泰”建设的宏伟蓝图。值此,长泰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后发优势,也正日益凸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