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洗
“这饭真是香!”
“出油”
切菜
挥铲炒咸饭
长泰“四大桶”,闽南百年“古早味”。2014年12月28日,中国首个“美丽乡村彩色跑”活动在长泰县山重村隆重举行,上千名户外运动爱好者、游客等在尽兴“彩跑”乐趣之后,尽情畅享长泰“四大桶”的绝佳美味和奇特民俗。
“彩跑”比赛完毕,时间已是13时多了。参加盛会的1000余名运动员、游客等,等不及悉心卸妆清洗,便一同在山重村北墘自然村石埕上盛大“开战”,争先恐后地端起碗勺舀汤盛面,饕餮起一旁等候已久的长泰“四大桶”:炒米粉、炒面、炒咸饭、萝卜鸭汤,还有作为“备份”的地瓜、玉米、芥菜等地方美食。现场,与会的吃客坐的坐、站的站、靠的靠,摩肩接踵黑压压的一片,“大锅饭”的场面蔚为壮观。来自厦门游客庄先生一边狼吞虎咽,一边直呼壮观痛快:“生活了近40年,第一次见识这般集体吃‘大锅饭’的场面,我心情的畅爽,一点都不亚于刚刚谢幕的奇趣‘彩跑’!”
说起长泰“四大桶”这一“古早味”,其历史渊源目前尚无从考证,但现场接受采访的老人都说,“这一长泰奇特习俗,古已有之,在我们小的时候,就这样了!”现场,山重村老人协会会长薛德兴向笔者介绍说,山重吃“四大桶”民俗由来已久,为世代村民津津乐道,数百年从未间断地传承延续。每年的正月十二、十三,山重村都要举办一年一度的进香绕境民俗活动。这两天,村里都要在石埕上架起四口大锅,三口煮饭做菜,一口烧水,盛大开煮“四大桶”来宴请与会村民和四方来客。“四大桶”由村民通过抽签推举出来的24户村民“头家”具体负责操办,而这些“头家”则分两批各12人“组团”轮流当家。这两天里,两组“头家”都要分别宰杀一头大猪,尽展其能地做出美味丰盛的“四大桶”,宴请参加活动的所有村民乃至外来客人。马洋溪生态旅游区分管旅游的马华春组委兴致勃勃地说:“这两天,来者都是客,不管是什么人,山重村民也好,外地游客也好,都可随意端起碗盘盛起饭菜,一同分享这‘四大桶’的美味!”她说,为了确保村民游客能吃得饱吃得畅快,“头家”们还会额外地备上甜美的地瓜、玉米、芥菜等当地特产的原生态食品。此时此刻,山重村民如此之热情好客,延续百年并展示无遗,这让如今的众多亲朋游客为之流连称道。
更有甚者,在古时长泰的一些地方,“四大桶”这一“古早味”,是当地农村喜事宴请最高标准。但延续至今,长泰“四大桶”的具体食料有大同,亦有小异,演变出了好几个版本。而炒米粉,是“四大桶”必不可少的一道美食,其他三道则略有变化。如,有的炒面,有的则是卤面;有的煮油饭,有的是炒咸饭。诸如此类,不一而足,但皆体现各村特色。在各个村庄宗族婚丧嫁娶中,“四大桶”都可隆重操办;而在农村一些传统节日中,“四大桶”更是盛行不衰。
一说长泰“四大桶”,最早发源并流行于枋洋镇一带,食料含炒米粉、炒面、油饭、特级四物汤及风味鸭粥。在每年冬至后,忙了一整年的同族村民都会全村男女老少总动员,备上丰盛的自产食材,在大埕上架起大锅,盛大开煮“四大桶”,以此来祭拜先祖神明,祈平安庆丰收,祈求来年合家安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而后在大埕上,一同享用“四大桶”的美味。因此,在长泰民间,有“同吃一锅饭,同是一家人”之说,以此强化“同宗同祖”的认同感,并期盼同一族人世代情同一家、和乐和美。
而在有些村落,在传统节日宴请宾客时,考虑宾客赴宴时间前后差异,特别备上“四大桶”,让先行到来的宾客宴前食用,以填补肚皮,免受饥肠辘辘之苦。而后等应邀宾客到齐之际,盛宴方才正式开席。这一古代习俗,如今在枋洋、林墩依旧延续,但“四大桶”的样式和分量已有简化和更改。
更有趣的是,在古时长泰有些地方,族人更是在宗亲吃“四大桶”之时,利用这一难得的族亲聚会之机,由族长或德高望重的族人主持,当面锣对面鼓地协调解决一年来族人之间的各类矛盾纠纷。“自家的狗,咬无癀”,通过族人现场合力调解劝和,尽力让各类怨恨纠葛“怨结事了”。
如今,长泰“四大桶”这一百年民俗,以其美妙独特名扬县内外,并随着长泰宗亲的外迁而传衍闽南各地,甚至台湾、东南亚一带,成为弥漫萦绕在各地长泰宗亲心中的“古早味”、乡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