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高校领衔破译菠萝基因组 英国《自然》杂志发表论文,由福建农林大学领衔的团队在全世界首次破译菠萝基因组,将实现菠萝基因改良
闽南网11月4日讯 11月2日,国际学术权威刊物《自然遗传学》在线发表了福建农林大学明瑞光教授团队的研究论文《菠萝基因组与景天酸代谢光合作用的演化》。记者昨日从福建农林大学获悉,该项研究在全世界首次破译菠萝基因组,标志着我国在菠萝基因组研究方面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据了解,该项研究由福建农林大学牵头,联合台湾大学、中国科学院、美国依利诺依大学香槟校区等17个研究机构共同完成。另据了解,《自然遗传学》是英国《自然》系列杂志之一,发表国际遗传学研究的最新发现和重大成果,是全世界顶级权威学术刊物之一。
找到“光合开关”
据介绍,菠萝采用的是一种独特的光合作用方式,称为“景天酸代谢”,即利用昼夜节律的碳固定方法。“简单来说,就是找到植物‘光合开关’。”明瑞光解释,一般植物,都是白天打开呼吸气孔,排散水分。而通过菠萝基因组的分析,研究团队发现菠萝是晚上打开气孔,白天关闭。
“先前的研究表明,景天酸代谢植物最高可节水80%。”明瑞光表示,相对于其他类型的植物,景天酸代谢植物更能在干旱贫瘠等劣质土地生长,而人们掌握了景天酸代谢植物“光合开关”,有望将其应用到其他旱地作物中。在明瑞光教授看来,全球气候变暖情况下,今后旱地作物将面临生长难题,掌握了景天酸代谢植物“光合开关”,或将为旱生植物提供一条新的生长途径。
改良菠萝酸甜度
菠萝是全球仅次于香蕉的主要热带水果。我省闽南地区是全国菠萝的重要产区,菠萝也是闽台农业示范园的主产水果,被称为“小金砖”的台湾凤梨酥就是由菠萝加工而得。
“由于受自交不亲和与高杂合度的限制,菠萝品种很难改良,产业发展极其缓慢。”明瑞光介绍,研究成果将为改善许多重要的菠萝性状提供有价值的遗传资源。“今后还可以对菠萝的甜度和酸度进行调控,吃到各种不同口味的菠萝。未来也有望把菠萝的‘两年一收成’变为‘一年一收成’,增加产量。”
据悉,此次研究成果主要依托福建农林大学科研平台完成,是我国鲜有的以高校自主的基因组技术平台发布的高水平基因组学研究成果。值得一提的是,在生物学中,菠萝与玉米、高粱、小麦、水稻等作物近缘,菠萝基因组的破译也将为人们研究这些作物提供有利参考。(海都记者 郭若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