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福建立兴食品技改项目取得阶段性进展,8条全新冻干生产线及配套设施完成安装并顺利投产。这家位于华安经济开发区的食品企业,年产冻干食品能力有望新增1000吨。
在龙文,福建小白心里软食品有限公司通过“智转数改”赋能产业升级,新投用智能烘焙生产基地,实现从生产到包装的全自动化作业。
在漳州高新区,明鑫智能凭借邮储银行量身定制的“科创信用贷”方案,仅用8天就获得1000万元免抵押授信,解决了新厂房建设和产品研发的资金需求,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注入强劲动能。
……
在漳州民营经济的水域中,有数以万计的中小微企业如鱼群,穿梭游弋。
曾经,因转型困境、融资难题、竞争压力等发展困局,让一些鱼儿游得“艰难”。面对困局,漳州将政策发力点对准企业痛点,通过技改赋能、数字转型、金融活水等组合拳,提升了发展“水质”,让中小微企业“如鱼得水”。
今年来,漳州市健全工作机制,创新工作举措,全力推动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交出一份亮眼成绩单。截至6月份,在产业升级方面,组织实施306个中小企业省级重点技改项目,带动技改总投资达726亿元,项目规模位居全省前列;在产融对接方面,通过43场“四链”融合活动促成325.64亿元投资意向,金融机构提供授信91.95亿元;在市场拓展方面,14场供需对接活动吸引1194家企业参与,达成68.3亿元合作意向;在融资服务方面,开展支农支小再贷款“惠融兴漳”专项行动,为四大重点领域划定专项额度30亿元,强化中小微企业融资保障。
成绩单的背后是漳州高规格构建的服务体系。漳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中小微企业发展,多次召开会议研究支持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工作,高位推动工作落实。今年6月,《关于建立漳州市支持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工作协调机制的实施方案》正式印发,建立起市县两级联动工作体系,通过“三张清单”闭环管理企业诉求。各级各部门持续出台支持措施,在建筑业、生态、普惠金融等领域助力中小微企业加快发展。
精准把脉方能对症下药。漳州通过构建“线上+线下”立体化诉求收集网络,建立与企业常态化的沟通交流机制,让企业难题“无处遁形”。每月18日的“企业接待日”架起连心桥,常态化的“民企茶事”座谈会成为解忧站。“没想到我用手机反映的融资问题这么快就得到解决了。”来自龙文餐饮行业负责人郭先生告诉记者,当天反映问题,隔天银行就上门对接,这样的效率让小微企业倍感暖心。
融资活水是中小微企业发展的生命线。漳州创新构建“政策保障+精准服务”融资支持体系,有效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通过出台普惠金融风险补偿办法,设立30亿元专项信贷额度,建立市县两级融资协调机制。截至6月末,全市累计走访企业超48.4万户,累计授信金额超566.3亿元,累计放款金额超470.3亿元。
面对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多维需求,漳州持续完善服务生态,在用工、人才、用地等方面健全全要素保障体系。从顶层设计的机制创新,到数字赋能的精细服务,再到生态培育的系统施策,漳州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既拿出“真金白银”的政策礼包,也构建便利高效的营商环境。
“当政府角色从管理者转变为服务者,当企业找政策升级为政策找企业,市场活力的迸发便水到渠成。”下一步,漳州将持续深化精准服务,以更大力度破除发展堵点,更实举措优化营商环境,让中小微企业在漳州这片热土上实现高质量发展。
⊙漳州融媒记者 李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