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我省高考语文学科使用全国课标卷(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目前按课程标准命制的试卷有两套,但其命题依据、考核目标与要求、考试内容等诸多方面基本一致,下称全国卷)已成定局。从福建卷到全国卷,我省高中语文教学尤其是2016届的高三语文学科教学要面临的问题可能比老师们所预想的大得多。适应全国卷,不仅仅是简单地删减了福建卷的文学名著故事情节识记、文化经典阅读和材料评说,把作文的分值从70分降到60分了事。这些年来我省自主命题与全国卷上述的四个不同,在考试内容和分值上挤压了试卷相当多的命题空间,导致我省语文试卷与全国卷在每一个考试内容, 甚至每一个考点的难易度形成了较大的差别;同时这些差别又对我省高中语文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我们即将面临的挑战是,我们必须根据全国卷的要求调整教学策略,从每一个教学文本的教学内容的确定到整个高中阶段教学内容的安排,都必须重新加以审视,必须删减或增加一些教学内容;对2016届高三毕业班来说,除了两份试卷共同考查的部分需要教学与复习,还必须在一年的时间里补充和强化这些年来我们所忽略、所弱化的教学内容。难度之大,可以想象。
那么,福建卷与全国卷有哪些差别呢?
从理论上说,不管是全国卷还是各分省命题的试卷,十几份试卷均以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下称《考试大纲》)为依据进行命题,从语文的学科素养、学科能力对全体考生进行考查,在实现高考选拔与导向的功能上并没有本质上的差别。但是,在遵从《考试大纲》框架的前提下,相关省(市)的试卷从题型结构、题量赋分乃至考试内容等方面略作调整,其体现出来的价值导向与全国课标卷不尽相同, 而这个价值导向又影响着当地的语文教学。福建卷虽然与全国课标卷一样,都在名句名篇默写、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鉴赏、论说文阅读、文学类文本与实用类文本的阅读、语言应用、作文这些《考试大纲》要求的考试内容上进行命题,但在《考试大纲》之外,又增加了文学名著等三个考试内容,并把作文题的分值进行了调整。因而,尽管2015年福建省的高考《考试说明》根据全国《考试大纲》做了适应性的调整,但今年的福建卷与全国卷仍存在着很大的差别:
1.试卷结构与考查内容的排列顺序不同:全国课标卷分阅读与表达两卷,即论述类文本阅读、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名篇名句默写、文学类文本与实用类文本的阅读为第Ⅰ卷,语言文字运用和作文为第Ⅱ卷。而福建卷则取消分卷,全卷合一;试卷的结构依次呈现语文积累、阅读鉴赏到表达应用的考查,即:名句名篇的默写、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鉴赏、文学名著、文化经典、论说文阅读、文学类文本与实用类文本、语言应用、作文;并把文学名著、文化经典考查作为我省的特色单独一个板块。这样,考查的内容与文本的阅读从古代到现代来构筑全卷,应该说,这种模式较全国课标卷的Ⅰ、Ⅱ分卷,更符合中学生的阅读习惯。
2.试题的赋分不同。福建卷古代诗文阅读比全国卷的30分少了9分(文言翻译少4分,古诗少5分);选做题的大文本阅读比全国卷的25分少了10分,语言应用少3分(扣除材料评说题实则少了8分),作文多了10分。
3.考点也有所不同。如:全国卷近三年来以文言断句替代信息筛选的考查,而福建卷则多年来一直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今年的全国卷删去文言实词题,改为古代文化常识题,而福建卷依然按照实词、信息筛选,以及概括和分析进行考查。此外,语言应用部分全国卷涉及的考点多,考查范围广,且试题的信息量较大,对考生的语言技能要求较高,而福建卷考点的覆盖面小,且都是3分的小题。
除了以上差别,同一内容的考查还存在难易度不同的情况。
请看下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全国卷很多考点的考查都要比福建卷难得多,这当然是我省的语文试卷另外增加了一些考试内容和作文题分的结果。也正是由于这些变化,福建卷不得不减少文本阅读的文字量并在答题的要求上降低标准,以取得全卷的平衡。字数的多少与考生的阅读量与思维量密切相关,全国卷比福建卷的阅读量多1000多个字给考生带来的思考强度自不待言, 而在试题的设置和答题的要求上的差异,不仅增加了答题的难度,也将改变这些年来我们的教学思维。请看今年两份试卷文言文阅读“概括和分析”的试题:
1.(全国I卷)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孙傅入仕以后,积极向上建言。他担任礼部员外郎,对尚书蔡脩纵论天下大事,劝蔡迅速有所变更,否则必将失败,可惜他的建议没有被采纳。
B.孙傳上奏,请求恢复祖宗法度,他任兵部尚书,从效用角度评价祖宗法度和熙、丰年间的法度,批评崇观年间的法度,受到时人赞许。
C.孙傅不畏金人,努力保全太子。金人掳走钦宗后又索求太子,他密谋藏匿太子,杀二宦官将首级送至金营,欺骗金人说,这就是误伤太子之人。
D.孙傅舍生取义,死后谥为忠定。太子被迫至金营,孙傅随往,却受到守门者劝阻,他表示身为太子傅,应誓死跟从太子;后被金人召去,死于北廷。
2.(福建卷)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方苞在回信中讲述了自己的近况,并自我鞭策,不愿虚度光阴碌碌无为。
B.方苞无法告诉童仆的心事,是指没能过上像庄子、陶渊明那样的隐居生活。
C.信中提醒王昆绳中举后对别人的庆贺要冷静对待,表达了对他的深厚情谊。
D.这封信虽然流露出忧虑的情绪,但主要是表达了努力治学著书立说的志向。
这里可以不考虑错误项的设置,但就选项肢的字数就可以看出两者的不同。全国卷每个选项肢在64个字左右,而福建卷则只有32个字左右;而且,全国卷每个选项肢由概括和分析构成, 先概括要点再根据要点的内容指向对相关事件进行分析,而福建卷每个选项肢则只就一个内容进行简单叙说,所包含的信息量和思维量绝非可以等量齐观。
再如文学类文本阅读,虽然散文的阅读难度要略高于小说,但福建卷这些年来所选的散文文本显性信息多,与全国卷所用的小说文本的阅读难度大体相当。而所组成的试题两份试卷的难度迥然不同。不说全国卷比福建卷多了一题,即便是每一道试题所包含的信息量、关涉的知识与能力以及所形成的难度也不在同一个层面上。以2015年的试卷为例,除各有一个多项选择题之外,福建卷两道小题,一题考查的是从文本中找到“精神层面的影响”的内容,一题则要求对标题 “纸上故乡”的含义进行分析,而全国I卷则有三道小题,一题是要求指出小说的明暗两条线索并分析这样处理的好处,一题是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一题是对写作效果进行具体分析。两相比较,我们就会发现,福建卷考查的考点少,而且多在理解层面上设题,而全国卷考查的考点多,几乎涉及整个文本的各个层面,内容的、表达的,表层的、深层的,整体的、局部的等等。即使是所共有的多项选择题,两份试卷的难度也各不相同:
1.(全国I卷)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马兰花刚从市场接菜回来,三孬就急忙告诉她麻婶生病住院的事,还鼓动她到医院向麻婶女儿要钱,说明三孬好嚼舌,是个搬弄是非的人。
B.马兰花的丈夫因为六百元钱就耿耿于怀,收到一千元的汇款单后又主动为妻子做饭,这些细节惟妙惟肖地写出了这个人物的世故圆滑、反复无常。
C.小说以麻婶女儿来信作为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不仅呼应了故事留下的悬念,还巧妙地造成了情节的逆转,颇具艺术匠心。
D.小说注重于细微处写人,从上海来信中可以看出,麻婶的女儿是一个通情达理的人,又是一个精明的人,她内心深处很不愿意欠别人的情。
E.发生在马兰花与麻婶两家之间的故事温馨动人,其中也蕴含着作者对当下社会伦理道徳和人际关系的忧虑与反思,这是小说的深刻之处。
2.(福建卷)下列对作品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故乡给了“我”一颗多愁善感的心,它激起“我”的思乡之情。“我”常在故乡记忆里寻找慰藉。
B.“我”在外面的世界获得了一些成就,却对故乡充满着深深的愧疚,也催生出内心深处的不安。
C.文中写孩子们学大人采茶的情景,表现了故乡虽有贫穷苍白的一面,也有给生活增添乐趣的一面。
D.“我”的家乡是革命老区,经历过苦难,受过战争的洗礼,它丰厚的红色文化浸润了这片土地。
E.文章首句和末句遥相呼应,强调故乡在“我”的文字书写中不可或缺、不可取代的作用,突出主题。
虽然都是5分的分值,全国卷的每一个选肢项都是以60多个字来表述,不管是思想内容还是艺术特色都结合作品的有关内容进行具体的分析, 甚至还涉及对作家作品的评价,而福建卷的表述却还停留在对有关内容理解的层面上。全国卷的这种命题思路对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即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理解文字层面的内容,还要懂得对作品进行具体的分析鉴赏,甚至还要领悟隐藏在文本背后的内容。
此外,福建卷与全国卷还有一个很大的差别在于语言应用的考查上。
全国卷语言文字运用部分由原来大纲卷语言基础知识和语言应用两部分整合而来,既有客观题又有主观题,具有题型多、覆盖面广的特点;又由于有20分的命题空间,试题的容量可大可小,伸缩性强,许多有利于检测考生语言技能的考试内容都可以入题。这些年来多在成语、病句辨析、连贯、表述准确、语言连贯等考点命题,今年还推出了图文转换的题型。而福建卷虽然也是兼具客观题与主观题,但由于分值小(今年虽然有17分的分值,但扣除材料评说5分,实际意义上的语言应用只有12分), 不可能像全国卷一样一个考点可以用5分或者6分来考查,因为还要考虑覆盖面的问题。今年考了标点符号、关联词、辨析并修改病句、排比句,每一个小题都只赋3分。
全国卷与福建卷的作文试题不仅仅是60分与70分的差别。虽然今年的全国卷对文体的要求比较明确,如I卷要求的是书信体,与II卷的试题一样,指向的都是说理性的文字,与福建卷写议论文的要求比较接近,但是,全国卷往年只要求 “明确文体”,也就是说,用其他文体写作也是可以的。这与福建卷几年来都要求写议论文或记叙文是略有区别的。其次,全国卷与福建卷的作文试题虽然都是新材料作文,但试题所提供的材料类型有所不同:全国卷是哲理小故事,而福建卷是具有哲理性质的格言式话语。审题的难度没有大的差别,但审题的方向与方法有所不同。
以上这些还只是很直观的、显性的差异,福建卷与全国卷更大的差异还存在于命题人的文化背景、思维习惯等在文本选用、试题设置的措辞等方面的不同,这些方面还有待于以后逐渐适应。综上所述,自主命题以来我省高考语文卷与全国卷的差别不小。为适应全国卷,笔者认为以下两个方面是教学与复习中应特别加以注意的,不揣浅陋,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重视现代文阅读的教学由于分值的限制,福建卷现代文阅读的要求比较简单,因而这些年来我们现代文教学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轻视的现象。要适应全国卷对现代文尤其是选考内容的考查,我们必须重视现代文阅读。不管是高中教学中的每一篇课文,还是高三教学与复习中精选的课外文章, 都应当指导学生理解、把握文章各方面的精要。很多时候,不仅要让学生理解内容,还要指导学生理解文章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写的好处在哪里,并能结合课文的具体内容来理解,甚至进行分析、鉴赏。此外,我认为还要加强文学作品的教学。据我所知,一些学校的语文教学趋向功利,重视文言文和实用类文本的教学,轻视文学类文本的教学。这不但不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也不利于学生应对高考。不说高考命题中两类文本阅读的难度有均衡的考量,即便是学生选择了实用类文本,其答题过程同样也需要一定文学素养和文学阅读的常识;再说近年来的全国卷基本上都是小说与人物传记,这两类文本的阅读与做题都需要良好的文学素养。
二、补充和强化这些年来我们所忽略、所弱化的教学内容这些年来, 我省高中语文教学受高考的影响除了现代文阅读教学有所弱化外,古代诗歌阅读和语言应用这两块不同程度上也存在着弱化的问题,语言应用尤其严重,甚至到了被忽略的地步。这两块内容在我省的高考中分值小、拿分不容易,因此教学中重视不够,由此造成了学生在考试中读不懂诗歌、语言应用无从下手的后果,这种情况在近年来的高考与省质检的考试中暴露无遗。对此,我们的意见是:
第一、诗歌要回归教学本位。教学中,要以诗歌文本的阅读与鉴赏作为教学的根本任务,引导学生揣摩诗人的用字遣词来表达情感,把诗人的思想情感与表达方式结合起来。全国卷不管是艺术效果的鉴赏还是思想内容的分析,都是把内容与形式结合在一起的。因此,教学首要的任务是要教会学生读懂一首诗,而不是教会学生掌握所谓的答题套路。诗读不懂,再多的套路也没有用。
第二、语言应用重在实践。补充和强化语言应用,并不是要求把所有的语言知识重新学习一遍,而是应该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重视语言表达的规范与技巧,重点掌握适应语境的语言表达。这些在平时的教学中尤其是作文教学中就可以兼顾。至于高三总复习,也应该多精选一些试题,让学生多练习、多实践。
最后,借此机会也谈谈曾经出现的福建特色题与我们教学的关系。曾经困扰我们的文学名著故事情节的识记与叙述、文化经典阅读和材料评说这三个内容全国卷不考,很多老师感到如释重负。但我个人认为不考并不意味着它们所关涉的内容全不重要。其实,阅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推荐的文学名著是培养学生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文化经典阅读作为了解中华民族的思想与文化根源、传承传统文化在当下依然意义重大,而材料评说对于培养学生的言语思维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因而,不管是从学生发展的全面性还是从适应高考的能力上,它们依然具有教学的意义,只是不必像以前那样要进行繁琐的艰苦训练。
我个人认为,文学名著故事情节的识记与叙述可以作为促进学生课外阅读的一种手段, 在教学中还可以一用(当然,题型可以更多样化),文化经典阅读的题型对于检测学生对儒家思想、孔孟语段的理解与把握依然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手段, 而材料评说的观点明确、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等要求,对于说理的思维以及语言表达的训练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李都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