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南一隅的鹰(潭)厦(门)铁路,悠悠汽笛声已回响60年,它谱写了灿烂辉煌的篇章,也见证着福建铁路的发展变迁,更记录着几代华安人的记忆与情怀。
1957年4月12日,鹰厦铁路全线正式通车。60年来,鹰厦铁路改变了福建闽道行难、交通闭塞的局面,加强和巩固了东南沿海国防,促进海峡西岸与祖国腹地联通对接,为福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活力。
1移山填海 天堑变通途
鹰厦铁路是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后期修建的项目,工程于1955年2月动工,1956年12月铺轨到厦门,这条铁路在赣闽崇山峻岭、河川峡谷之中,由北向南伸延,一路越过赣闽分水岭武夷山脉和横贯闽中的戴云山脉,跨过闽江、九龙江水系,穿过杏林海湾和厦门海峡,把被大海隔离的厦门岛同陆地连接起来,工程艰难而复杂。
行路难,修路更难。参建的二十多万铁道兵和筑路群众,以让高山低头、叫河水让路的英雄气概,移山填谷、开海筑堤。
2笛声飞扬 历史留华章
鹰厦铁路的建成,使福建与全国各地紧密地连接在一起,福建丰富的木材资源得以源源不断地运往全国,省内紧缺的粮食煤炭也一列列地运进福建,为福建改变落后的经济面貌,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3老骥伏枥 暮年存壮心
鹰厦铁路通车后,作为唯一进出福建省的铁路通道,亦是联通“海上丝绸之路”和“路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货运通道,大量的人员、物资经这条线路过往流通。虽然鹰厦铁路在福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开始减弱,但这条“花甲之年”的铁路,依然“奋斗”在服务福建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线上。
鹰厦铁路纵贯华安南北,在华安境内长约89公里,穿越城关段约8公里。铮铮铁骨,甲子跨越,鹰厦铁路华安段承载着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也曾承载着多少华安人的希望与梦想。开通之初,华安境内设有11个停靠站,巨大的客流与货流,曾经改变着华安闭塞的旧貌。客运和货运都很发达,这里曾是重要的货物集散地,大量粮食、肥料、矿石堆满仓库。回首过去,华安人无不为拥有这条铁路而自豪。如今,随着交通运输的便利,鹰厦铁路华安段渐渐失去了其主要功能,外移工程也在一步步推进,但是华安人永远忘不了这条铁路曾带给我们的巨大便利与辉煌的成就。
华安站
“外移”成为“呼声”
随着诸多其他新运营铁道线路的开通,鹰厦铁路逐渐冷清没落。从2006年开始,华安县域内的火车站不再有客运列车停靠,而89公里长的铁路线照旧,许多村庄、道路被铁路截断,给人们的生活、出行带来不便,特别是线路经过华安县城中心地段及2个乡镇中心,不利于华安长远发展,且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铁路外移成为当地群众日益强烈的期盼,鹰厦铁路华安段外移工程是改善民生环境的工程,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工程,是降耗增效的工程,而且铁路工程外移之后遗留下来的老铁路段,将规划建设成观光火车、铁路公园等旅游景点,为华安的旅游做出另一番贡献。
罗溪段
“外移”进展情况
鹰厦铁路华安段外移工作于去年2月正式启动,5月正式委托中铁二院开展改线工程预可研工作;8月中铁二院成都勘察设计研究院完成预可研报告,省市各部门给予大力支持,初步达成铁路外移的共识;10月正式成立华安县铁路外移工作领导小组,专门负责、全面推进外移工作;12月华安县长带队向南昌铁路局做了专题汇报,同期也通过省发改委致函中国铁路总公司。今年1月,南昌铁路局来华安县进行现场勘察并进行了预可研方案的沟通;3月,华安县委书记带队赴南昌铁路局,参加鹰厦铁路华安段外移工程预可研汇报会。
新圩段
2017年5月,中国铁路总公司计统部建设项目处专家组,会同南昌铁路局及省、市相关部门领导,到华安县就鹰厦铁路华安城区段外移工程预可行性研究进行现场踏勘,召开预可研审查会,原则上通过中铁二院做的预可研方案。这意味着经过一年多的艰辛努力,鹰厦铁路华安段外移工程前期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黄枣大桥段
丰山段
当前,铁路外移一切前期工作都在有条不紊而又紧锣密鼓地推进中,华安“铁路穿城”历史有望画上圆满的句号。
其他路段
(部分文字、图片来源于蔡栩、时代动车杂志、唐小玲、黄建和、李沁涌等,以上图片由陈晓军、严毅、蔡妙容、洪曼英、唐华、李豪等人提供,特此感谢!)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