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兴业银行漳州分行工作人员凭借高度的责任心与专业的反诈敏感度,成功拦截一起以“投资项目”为幌子的电信诈骗案件,避免客户1.35万元经济损失,以实际行动筑牢金融安全防线,践行金融机构社会责任。
当天上午,一位阿姨来到兴业银行龙海支行办理业务。在完成常规业务后,她向柜员提出,要将微信中的资金转至杭州某个人账户,称有“贵人”推荐其参与一个充电宝投资项目,“收益可观、机会难得”。
察觉到“陌生推荐投资”这一可疑点,柜员立即放缓业务办理流程,主动与阿姨深入沟通,进一步核实对方身份、认识经过及转账细节。沟通中,更多异常信息逐渐显露:阿姨起初称对方是“表弟”,随后又改口为“刚认识的朋友”,最终含糊表示对方是“某公司董事长”;而这位“董事长”是阿姨前一天才通过微信添加的好友,从加上好友起就不停催促转账,强调“错过就没机会了”;更值得警惕的是,双方所在的微信群里,除了阿姨之外,其余4人的名字完全一致,疑似“托儿”营造虚假氛围。
结合这些细节,工作人员初步判断这是一起典型的“高收益投资”类诈骗,随即向阿姨耐心讲解此类骗局的常见套路。但阿姨仍坚信对方是“正规投资”,坚称不会受骗。
为守护客户资金安全,工作人员一边安抚阿姨的情绪,避免其因急躁做出错误决定,一边持续讲解反诈知识,同时第一时间联系辖区派出所报警。最终,在银行、警方及反诈中心的多方努力下,阿姨终于认清骗局,这起诈骗被成功拦截,群众“钱袋子”得以保全。
为帮助群众守护好“钱袋子”,兴业银行漳州分行温馨提示,转账前务必做到“三查四问”:
查身份:核实对方真实信息,对陌生人自称“领导”“董事长”“投资导师”保持警惕;
查关系:刚认识就谈投资、拉赚钱的多为陷阱,亲友借钱需电话或视频核实;
查渠道:正规投资需通过持牌金融机构,微信群、私信推荐的“高收益项目”不可信;
问自己:判断收益是否合理,远超市场平均回报的项目往往暗藏诈骗;
问家人:大额转账前与家人商量,避免独自决策;
问银行:不确定时可向银行咨询,工作人员会协助识别风险;
问警察:疑似诈骗立即拨打110或96110反诈专线求助。
此外,还需牢记“三不”原则:不轻易添加陌生好友,不向陌生账户转账,不泄露短信验证码。遇到对方催促“快转钱,别告诉别人”时,务必立刻停手,及时向身边人求助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