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典型案例
2025年7月,老年客户林先生到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东山县支公司客服中心寻求帮助,希望保险公司帮忙联系“理财经理”小黄。
经了解,2020年时林先生因资金闲置,希望通过银行定期存款让自己的“养老钱”保值增值。银行网点“理财经理”小黄向其介绍了一款“专门为老年人开发的养老理财产品”,表示这款产品收益高,很多人都在抢购,林先生跟风趸交了10万元保费。今年林先生因儿子购置新房急需资金周转,至银行取款时,发现其存款变保单且中途退保会有损失。林先生以“理财经理”未告知其购买的产品是保险为由,坚决要求保险公司退还全额保费。
经核查,该单业务员未主动出示“保险销售人员执业证”存在销售违规,故保险公司全额退还林先生10万元保费。
二、案例分析
本案例中,老年客户林先生因身处银行环境,故主观上判定小黄为银行工作人员,对宣称有高额回报的产品丧失了应有的警惕,轻信陌生人的宣传推荐,在不怎么了解产品的情况下盲目投资,险些造成资金损失。
三、风险提示
由于老年人的专业金融知识较缺乏、金融消费风险意识较薄弱、信息接收渠道有限,老年消费者更要加强金融风险防范意识。对于低风险甚至无风险、高收益的养老投资产品,要提高警惕,越是高收益,可能是陷阱的概率就越大。收益和风险是并存的,老年人最好不要选择高风险的投资方式。
应根据自己的收入状况、财务状况、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收益需求等选择自己可承受范围内的理财产品,要了解产品是否具有保本条款、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产品面临的其他各种风险等,切勿急于决策,盲目跟从,而是应当保持冷静,并及时征求子女意见和请教相关专业人士。(朱淑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