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阳光明媚,晴空万里。带着对革命烈士的敬仰,记者驱车前往位于龙海市九湖镇邹塘村的王占春烈士纪念馆,瞻仰烈士遗迹,追寻红色记忆,感悟革命精神。
王占春纪念馆全貌冯思佳摄
走进王占春烈士纪念馆,一座一厅二房的旧式民居在绿树掩映下格外庄严肃穆。干净整洁的小院里,国旗飘扬、松柏苍翠,王占春同志的雕像屹立其中,仿佛英灵犹在。同行的纪念馆馆长王上海说,多年来,一代代后人就是在这里缅怀先烈,荡涤精神,汲取力量。
追寻:永远的红色记忆
穿过王占春烈士纪念馆的小院,一座古朴的建筑赫然立于眼前,这便是王占春故居。走进故居,只见墙面的宣传板上书写“一个人倒下,千万人站起来。”字体醒目,让人联想到王占春烈士英勇而短暂的一生。
出生于邹塘村的王占春是闽南革命先驱者,曾任中国工农红军闽南游击队第一支队支队长、闽南工农革命委员会主席等职。中央红军东路军撤离漳州后,王占春继续领导红三团,在以小山城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坚持斗争。1932年6月,在反“围剿”战斗中,为掩护部队突围,王占春在战斗中不幸中弹牺牲,年仅27岁。
龙海市委党史研究室的曾跃基介绍说,王占春是龙海革命史上一位传奇人物,是龙海党史的一面光辉旗帜。他以其短暂的一生,在大革命时期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掀起党在闽南地区的革命风暴,开展闽南大地工农武装斗争,开辟闽南红色武装割据区域,开创龙海苏区和靖和浦革命根据地,以非凡卓越的军事才华和矢志不渝的革命意志撑起了闽南革命新天地。
在王占春故居里,王占春使用过的物品、墙上的图文事迹介绍和花束簇拥的金色头像,无不让人感受到浓烈的革命气息。王上海说,王占春牺牲后,他的故居曾遭受国民党军队焚毁。为缅怀这位烈士,龙海当地政府先后三次对王占春故居进行修建。其中,第一次是1984年,按原样对王占春故居进行了重建;第二次是2008年,龙海市老区促进会等部门多方奔走,筹集资金50万元,对王占春故居及其周围道路进行了又一次重建;第三次是2014年,龙海市和九湖镇多方筹资120多万元,按高标准、以高质量重修王占春故居,新建接待楼、烈士雕塑、广场绿化等项目,使王占春故居成为龙海九湖镇一张亮丽的革命传统教育名片,迎接一批批宾客前来接受红色文化洗礼。
纪念:革命精神代代相传
作为杰出的闽南红军优秀指挥员,王占春的英名在漳州大地永远闪耀着光芒。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今年7月1日,龙海九湖镇组织全体预备党员在王占春烈士雕像前,面对鲜红的党旗庄严宣誓。随后,党员们详细了解王占春的红色事迹,感受革命先烈为了党的事业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伟大精神。九湖镇干部郑小梅说:“每年的入党宣誓都会在王占春纪念馆举行,能在这里宣誓是一名党员的荣耀。”
王占春故居是漳州十大革命遗址和福建省级党史教育基地。多年来,一直被作为干部群众弘扬革命先烈精神和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课堂。每年清明节来临之时,来自龙海九湖中心小学、闽南师范大学以及市直机关等单位的干部群众都会来此,悼念革命烈士,缅怀先烈的丰功伟绩。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干部群众列队瞻仰烈士雕像、敬献鲜花,以告慰先烈的英魂,接受心灵的洗涤。
纪念馆馆长王上海,十几年如一日在纪念馆义务为前来参观的干部群众当讲解员,他长年累月注意收集与烈士有关的物品和材料,让纪念馆和讲解内容尽量还原那段历史,让烈士的英雄壮举为后人所铭记。郑小梅说:“清明前后,前来瞻仰学习的人们络绎不绝,王上海馆长一天要讲解十几次之多,镇里正准备培训一批小学生讲解员,帮助他把烈士事迹更好地宣传出去。”
王占春是邹塘村的骄傲。为了寄托家乡人对王占春烈士的哀思,每年王占春烈士的祭日,村里都会组织群众前往位于漳浦的王占春烈士墓地祭拜英烈。村书记王坤林说:“不少群众都是自发前往的,有党员、有教师、有学生,也有村民和王氏宗亲,祭拜的队伍都有上百人。”
如今,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王占春的事迹,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龙海将王占春故居与成排的闽南民居特色古厝、串联成线的驿站绿道、随处可见的花卉苗木产业等一道打造成九湖镇闽南文化生态走廊亮点,让游客在徜徉闽南风情气息中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传承:老区村焕发新生机
在龙海九湖镇邹塘村的不少多肉植物种植场,村民们正为将远销国内外的多肉植物忙活着。各种不同的多肉植物,搭配精致的花盆和摆设,一会儿时间,一个个外形美观、色彩丰富的多肉组合盆栽展现在眼前。
自1996年引进多肉植物以来,邹塘村逐步走出了一条依靠特色产业发展的致富之路。全村已有666户、2379名花农投资种植多肉植物,种植面积达1800多亩,成为漳州市乃至全国多肉植物主要生产基地,年产值达1.8亿元。在邹塘村,种植户们通过实体花卉市场与淘宝网电商相结合开展销售,生意火热。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农户有很多,百万元的有70多户。
铭记历史,是为了借古鉴今、开辟未来;缅怀先烈,是为了汲取力量、激励当代和后人。曾跃基介绍,在王占春领导闽南人民闹革命期间,邹塘村村民积极参加和支持他的革命活动,为革命事业做出重大奉献和牺牲。当年不到几百人的小村庄,跟随王占春参加红军游击队的村民就达90人,为革命壮烈牺牲的有14人。如今,老区群众以王占春精神为指引,在推进发展的过程中,传承弘扬苏区精神,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因地制宜地引导革命老区基点村发挥优势,发展花卉苗木、休闲旅游等特色产业,带动了老区群众持续增收,这便是家乡人继承烈士遗志的最生动体现。
今年,邹塘村以王占春烈士命名的王占春小学,16名毕业生中有13名考取了市重点中学,这无疑是邹塘村的又一次骄傲。校长朱志毅说:“王占春年少时爱读书,每得到一本新书,总是孜孜不倦地学习。我们的学生,以王占春烈士为榜样,勤奋好学,将是邹塘村未来发展的新希望”。 ⊙本报记者冯思佳杨朝华黄舒哲通讯员龙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