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网11月8日讯 恶臭笼罩村庄,导致村民门窗不敢开,骑车经过都要捂住口鼻。一年多里,龙海九湖镇小梅溪村村民,为此叫苦连连。臭源在哪儿?经村民指认,海都记者多日暗访发现,恶臭从该村蜈蚣山路,一家生产塑料米的黑作坊飘散出来。
九湖工业园区管委会徐副主任披露,这家黑作坊,没有办理任何证照。昨天,海都记者将调查情况向龙海环境监察大队反馈。他们已要求这家黑作坊立即停产,并在11月10日前自行拆除生产设备。
后墙烟囱排废气
【记者暗访】 烧废料排黑烟 恶臭难闻
驱车下了西洋坪大桥,在桥头附近左拐,就是蜈蚣山路。沿蜈蚣山路走约1公里,路边的厂房就是这家生产塑料米的黑作坊。
昨天早上10点多,海都记者赶到时,在这家作坊周边方圆1公里内,被一股浓浓的恶臭笼罩着。那臭味,是塑料燃烧产生的。海都记者到昨天中午12点离开,此时恶臭已浸入衣服,闻着都有一股塑胶味,令人作呕。
臭源在哪儿?当天上午,海都记者走过一片农田,在这家作坊后墙外,找到一堆正在燃烧的废料,黑烟不时飘向天空。此外,在这一火点旁边,还有一根横着的烟囱,从墙内伸出,正冒着黑烟。
约在15天前,海都记者接到村民反映,曾找到这家作坊。但由于当天作坊没有生产,因此找不到恶臭的源头。此后,记者多日暗访,到昨天终于有所发现。
海都记者进入厂房内,地上堆放塑料泡沫和各种废品,一套生产塑料米的设备正在运转,2名工人忙着进料。工人们证实,工厂开了一年多了,外墙的废料也是他们的工人燃烧的。
【村民吐槽】 门窗都不敢开 过路要捂口鼻
昨天上午,海都记者在蜈蚣山路,随机拦下10多名骑车过往的村民。据村民介绍,这家黑作坊生产塑料米,已有一年多。
“虽然没有天天生产,但村里的恶臭,常常要持续一两天。”村民李女士说。
村民黄先生解释,小梅溪村的居住地地势不高,臭味飘散到空中,如果通风不畅,会出现“沉积”。因此,他们几乎天天都被臭味包围着。
这一困境,让村民叫苦连连。这一年多里,他们都不敢开门窗。早晚骑车经过作坊附近路段时,也常常要捂住口鼻。
“太臭了,不捂住鼻子的话,怕要被熏死!”
多位村民介绍,他们曾跟龙海环保部门投诉。但这家黑作坊常常玩“躲猫猫”,没过几天又悄悄恢复生产。
【部门回应】 当场责令停产 限3天内自拆设备
昨天中午,海都记者将调查情况,向龙海市环保局环境监察大队反馈。该大队联合九湖镇政府,立即到场核查。
昨天下午,龙海环境监察大队蔡副大队长接受海都记者采访时,证实这家黑作坊,存在“躲猫猫”式的生产。
蔡副大队长称,经村民举报,他们在近期已到场执法3次。每一次,他们都责令作坊停产整顿,但没隔几天,作坊又违规恢复生产。
据介绍,这家作坊在外墙焚烧的废料,实为塑料熔浆留在设备过滤网上的残余物。烧掉这些残余物,过滤网才能循环使用。而烟囱排放的废气,是生产塑料米产生的。
蔡副大队长说,不管是黑烟还是废气,都具有毒性,没有经过处理排放,都是不允许的。这一次,他们不但责令作坊立即停产,还要求其在11月10日之前,自行拆除生产设备。
九湖工业园区管委会徐副主任分管该镇环保工作。
昨天下午,他向海都记者披露,涉事作坊的老板姓李,是河南人。厂房是向当地村民租的,李某则购置相关设备,违规生产。
徐副主任说,李某没有办理任何经营手续,属无证照经营的“黑作坊”。他表示,如3天之内,作坊不自行拆除生产设备,他们将联合环保部门给予取缔。
昨天傍晚,海都记者辗转与作坊老板李某取得联系。李某在电话里称,工厂他确实已经开了一年多。针对这一问题,他将积极配合整改。(海都记者 肖和勇 戴江海 见习记者 吴芳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