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继鳌堂
龙海市白水镇金鳌村背面是玳瑁山东南山麓尖峰山,村中七座小山包,按照北斗七星的位置依次排列,形成七星落地的天然胜境。风景秀美的金鳌村有“继鳌堂”,建于上个世纪30年代,现在已被开辟成一个“乡村廉政文化”主题公园。
白水继鳌堂
房主人杨南离自小在白水营亲戚的药店里当学徒,后来跟随亲戚到南洋从事“水批”生意——为华侨接受汇款或代为护送侨眷出国,后自己经营。因为他讲信义,深得华侨的信任,生意蒸蒸日上。1921年杨南离回国发展,是因为东南亚一带受到战争带来的巨大创伤,经济不景气,海外华侨的收入受损严重。
院门上的对联古朴遒劲,给人幽深空阔的感觉,院门是四扇木门,漆成白色,中间两扇上有铜扣,出门时,从外面挂一把锁就可以锁住。它有着打开院门时触目可及的田园美景,同时有着关上院门时的幽静和孤独中的安宁,隔着门内门外两重迥异的天地。
院内的大埕红砖铺就,一棵榕树长在西边的墙角,茂盛苍翠,榕树的叶子在晨光中舒展着。几个大缸倒扣在院墙内,不知主人把它们洗净晾干后,是不是要用它们来腌制果蔬。正前方是一棵柏树,歪着身子立在那儿,树叶中却透露出阳刚之气,许是去年的台风过境,使它成了现在的样子。一把竹梯子横在角落里,不远处是被晒得发蔫的一簸箕梅子。几条长方形的条石兀自躺在墙角,这样的条石是以前乡间常见之物,在广阔天地间错落分布,它们通常铺就在巷道或者房前屋后,代表着村庄和房屋的渊源深厚和翔实岁月的回声。此时在“继鳌堂”的围墙里,条石安静于一隅,在我看来竟然透着一种艺术的感觉。
“继鳌堂”的整体建筑呈“同”字形布局,由门厅、中天井、正厅、左右护厝等组成。正中央是杨氏家庙,供奉祖上牌位。正屋是“四知堂”,所谓“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出自东汉名士杨震的这“四知堂”的堂号,成为杨氏后人的堂号,后人谨遵先人遗训,清清白白做官、堂堂正正做人、勤勤恳恳做事。家庙两侧各有两排房舍,朝内的一排为家眷居所。左边为“善养斋”,取《孟子》“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右边为“可乐居”,取《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德行可象,声气可乐”。“继鳌堂”的后人显然是明白了人生境界的基本内容,所以摆脱约束,回归自然,享受悠闲。“继鳌堂”内水塔、浴室和现代化厕所等设施一应俱全,这种仿自南洋的生活设施远胜于当时周边的传统民居。
“继鳌堂”人才辈出,据史料记载,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这里走出了4个中共地下党员,其中杨南离的二儿子杨新容、四儿子杨新友都曾成立中共地下党组织并担任负责人。“继鳌堂”作为中共地下党支部的据点和交通站,多次为地下党组织的活动和人员过境、伤病员的看护提供经费、场所和掩护。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先后有包括彭冲在内的上千名地下党、进步青年和华侨通过这里转移到乌山革命根据地及粤东革命根据地,为闽南和粤东的革命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南国营商躬行信义方能满载而归荣故里,离乡雅操手续完全始得同胞洽望贺新基。”读完对联,我们转到老屋后面的山坡上。冬至已过,这儿的植物依旧生机盎然。我在小山坡上驻足,目光越过高高的屋脊,眺望远山,山把内心的那个小我挤得无处可藏。“继鳌堂”是一面镜子,照出这个小村庄的灵魂。(苏水梅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