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 岁的张桂林苦寻 60 多年前在厦门分离的亲弟,希望——有生之年兄弟能见上一面
72 岁的张桂林一生都在寻找亲人中度过。 年轻时,他从老家河南千里迢迢来到龙海海澄镇, 找到分别 20 年的母亲。 之后,他又不断地寻找在厦门码头分离的亲弟弟张春林。昨日上午,张桂林走进本报“大众热线” 接待室,希望能借助本报,找到当年送给厦门本地人抚养的弟弟。张桂林的老家在河南省郾城县。解放前,他的父亲在当时的海澄县警察局任职, 并娶东园乡一位女子为妻,生下张桂林、张春林两兄弟。
在张桂林 4 岁那年,父亲萌生落叶归根的念头。 他带着妻儿乘船到厦门,无奈因为路费不够,将次子张春林送给厦门当地人家抚养, 妻子也没有同行,张父和张桂林回到河南老家。 1958 年,父亲去世,20 出头的张桂林无依无靠, 便萌生找母亲的念头。 邻村有一位新四军老战士,曾与父亲在海澄县有过一面之缘,他给张桂林写了 “海登”两个字,张桂林趴在地图上找了很久,终于找到龙溪地区海澄县。 他攒了些钱,坐火车到武汉,听说海澄县是前线,就折了回去。
直到 1966 年,全国大串联,张桂林又爬上火车,终于回到漳州。下车后,他马不停蹄奔到石码, 又找到海澄,最后在当年父亲房东的帮助下,和改嫁到山里的母亲重逢。“我长得像母亲,一下子就能认出来。 ”张桂林说。张桂林一生过得颇为辛苦。他虽然与母亲重逢,但母亲改嫁后又有了 5 个子女,根本顾不上他。 上世纪 70 年代初,颜厝镇一位年轻妇女的丈夫去世,在邻居介绍下,张桂林入赘到她家。之后,他的人生经历了种田、生育 3 个子女、 到山东卖胡椒粉等过程。
到了 50 岁时,开始给人当门卫,至今已干了十几年。 “老伴在颜厝镇家里,我住在市区。 一个月工资 650 元,房租水电 200 元,剩下仅维持生活。 ” 当年张桂林回到漳州后,就动了寻找弟弟的心思。他背着铺盖卷到厦门,呆了好几天都没找到任何有关弟弟的线索, 还弄得一身脏兮兮的,被人当成逃犯扭送到拘留所。 此后,他只能托人打听, 几十年来大海捞针,毫无音讯。
“弟弟叫张春林,被送人的时间是 1947 年,当时他 3 岁,分离的地点是在厦门第三码头。我手上也没什么线索。 我老了,真希望兄弟俩能见上一面。”张桂林说,这是他一生的心愿。亲爱的读者, 如果你有知情线索,请联系我们,电话 2529618。 让我们一起寻找,帮助这位七旬老汉实现心愿。 (记者 方一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