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履责,
社区更加和谐
在漳州市芗城区延安社区主任林立宇看来,企业参与社区共建,最关键的是要有针对性地解决所在社区的实际困难。
位于南靖县山城镇元湖村的一胜多砂轮有限公司,其员工是年纪35岁到55岁的清一色“娘子军”。“这些家庭主妇既要照顾家庭又要务农,年龄上不占优势,很难有就业的机会。”公司总经理林志伟表示,为此,公司为她们设立了专门岗位,还采用灵活的工作时间——上午7点半上班,下午3点半下班。“下班后,她们有足够的时间做家务、干农活,工作家庭两不误。”林志伟说。
在延安社区,60岁以上的老人达近600人,占总人口的40%以上。“社区空间小,道路窄,老人想聊个天,跳个广场舞都没处可去。”林立宇说。得知这个情况后,2010年5月,当地老企业漳州市镜艺厂将二楼厂房空了出来,并改造成夕阳红老人服务中心,无偿提供给社区老人使用。
龙海市颜厝镇马洲村村民则特别担忧消防安全问题。近年来,当地木制家具业方兴未艾,在带动村民致富的同时,也留下了消防隐患。“我们村较为偏僻、道路难行,消防车进来难度大、耗时长。”村支书庄水松坦言,自己一直想成立一支消防队,但苦于成本过高。
2012年成立的家具协会让这个问题迎刃而解。在协会的协调下,当地56家家具企业集体筹款10多万元,购进了专业消防器材。企业不仅出钱,还出人。来自各家企业的12名员工当起了义务消防员,组成马洲村消防队。“平时在企业工作,出现火情时便立马出动。”家具协会会长庄有松称,3年来,消防队已经为马洲村立功多次,也为当地家具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庄水松表示,如今马洲村的本土企业和村里建立了较为良好的关系。除了组建消防队,他们还共同出资,协助村里组建农民活动中心和教育理事会。不久前,龙舟文化公园在村里落成,其中500多万元资金来自企业。
搭建平台,
引导企业履责
如何促进企业主动履行社区发展责任?“企业应该改变旧有观念。”漳州市镜艺厂负责人李伟英认为,“企业对社区的责任就是回馈社区,这并非只是单方面增加企业负担;相反,良好的相互关系能够转化为企业无形资源,有助于塑造品牌,提高社会影响力,获得发展的强大后盾。”
“为双方的互信互通搭建平台也很重要,要让企业了解社区的具体需求和实际困难,从而有针对性地为社区发展出力。”林立宇认为,“其实,也有不少企业想为社区办点实事,却苦于没有渠道。”延安社区的经验是,由社区搭建志愿者平台,并收集社区内各类群体的需求,为企业参与共建提供舞台。如今,每个周末,都会有大批企业志愿者加入这一平台,发挥专长,为社区内的独居老人提供剪头发、按摩等免费服务。
漳州市工商联经济联络部部长魏咏滨的观点是,促进企业履行社区责任,还需政府部门搭建桥梁。他建议,民政部门应对城市街道、社区、农村村落进行全面调研,摸清各个社区的具体需求,引导企业精准地进行公益投入,而非盲目捐钱。
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建设研究所所长吴宏洛则认为,要弥补当前商业性企业履行社区责任不足的问题,可考虑适当发展社会企业。所谓社会企业,即不以营利为目的,但采用商业化的运作方式,追求社会效益最大化,致力于解决社会问题,使困难群体受惠。
“它可以解决非营利组织效率不高、收入来源不足、缺乏激励机制的缺点,又能在很大程度上对传统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不到位进行纠正和补充。”吴宏洛认为,推动社会企业助力社区建设,应该以企业与社区互惠发展为基础,建立社会企业和社区的互动机制。(福建日报记者 张辉 通讯员 龙闻 杨特团 郑蔡乐 实习生 叶蔚蓉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