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们对日军是又恐惧又恨,因为抗日战争期间,他们对石码进行轰炸扫射,日机飞得很低,那高度用竹竿都可以碰到。”
今年82岁的郑厚根老人是龙海市退休干部,现被聘为龙海市政协文史员,他亲眼目睹了日军的暴行,同时也是日寇向厦门战区投降的亲历者。防空警报,是老人熟悉又害怕的声音,“一日数次,晴天都不敢出门”。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通过广播发表《终战诏书》,宣布无条件投降,日寇在厦门战区近8年的肆虐彻底宣告终结。“海丝”重要起点福建龙海市石码镇最终被选为厦门战区的洽降地。
同年8月28日,12岁的郑厚根在晏海码头(今汽船码头)附近玩耍,只见一艘汽船从厦门方向驶来。
“从船上走下来几个背着日本刀、穿着军装的人。”郑厚根回忆道,这几名日本军官沿着中镇路(今九二O路)前行,直达“石码商会”。
后来,郑厚根得知这几名军官中就有前来洽降的日本海军少佐驹林力和日本厦门总领事永岩弥生。但因级别太低等问题,翌日下午,日军又派了海军大佐松本等人前来投降。
《石码日报》记者吴达云的遗稿亦记录了洽降经过。“8月29日,厦门日本最高司令部指挥原田清一,派遣海军大佐松本和日本领事馆书记官林乃恭并随员等六人,乘‘烟台山’电船前来石码受降……沿途军警岗哨,万众争看日本侵略者来降的丑恶面目。”
郑厚根老人凭借儿时的记忆绘制了一份石码商会立体图及楼内平面图。他指着手绘图说,得知消息的百姓簇拥在“石码商会”对面的骑楼下,在警戒线后,伸长脖子张望,大家心里其实已经在欢喜雀跃。
吴达云的女儿吴奕纯告诉记者,此份遗稿是其父亲于1985年亲笔书写的,此文曾被载入《龙海文史资料》第八辑。
“受降仪式历时40分钟”,但对于当地民众来说,8年抗战却是经历了苦痛而又漫长的等待。
资料显示,厦门沦陷后,日寇连年骚扰厦门附近的沿海地带,对当时的龙溪县(今福建省龙海市)狂轰乱炸,造成当地人心惶惶,生活无序。
“父亲说自己曾在《石码日报》担任记者,但是他很少提那段洽降的历史。”吴奕纯说,这些手稿都是父亲一笔一字写下来的,家人也会将其收入家族文集中。
70年过去,由于历史原因,“石码商会”已被拆除,在原址上“龙海文化局办公大楼”拔地而起,唯有两株白玉兰树始终傲然挺立。
如今,郑厚根老人仍坚持收集日军在石码商会洽降的资料,他希望,让更多的人铭记历史,勿忘国耻。(作者 高淑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