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遇见米粿印,是一次缘的再续。幼时常常玩米粿印,长方形的米粿印是用木头做的,做式讲究,纹饰精美,印纹通常靠手工阴刻、阳雕,纹饰多为花卉、动物、吉语等,寓意祥瑞。米粿印在闽南民间曾有着广泛的用途,举凡祭奠神明、供奉先贤、婚丧嫁娶、红白喜事和乡俗节庆之类的活动,有条件的人家都会支灶蒸粿,自制糕饼。
小时家里有七八个米粿印,奶奶把它们当宝贝收在柜子内,逢年过节才拿出来,还叮嘱我们要仔细,不可敲敲碰碰。做糕的时候,奶奶把适宜的米放到锅里炒,炒至散发着香气至熟后,用石磨磨成米粉。放适量红糖到石臼里舂,再把米粉和红糖搅拌匀,就成了米麸,米麸就是我们印糕的原料。
开始见证米粿印的神奇了,只这么印一下,美丽图案就出来了,赏心悦目。印出来的糕样式多,味道好!我们常选择喜欢的米粿印,随心所欲做自己喜欢的各种糕点,比赛谁印得更好看。小时候喜欢做糕,因为这一点儿都不亚于玩沙,满足了玩的欲望,又尝到了美食。儿时的这些记忆常铭刻在脑海里,以至于当再看到米粿印时,心底那份惊喜不禁跳了出来。
那个夏日的午后,高树上知了唱个不停,应邀来到一个朋友的工社。那是一个闲置的厂房改造的,大概有三百多平方米,门前正好有一条旧铁道经过,铁道边草木茂盛、环境幽静。走进工社,几个人正围着一个制铜器在探讨。门右边有很多古朴的木头,原来是做各种桌子造型的。已经做张茶桌在用了,形状虬曲,奇特美丽,桌上还有铜制的杯垫、陶制的杯子,都是工社的成品。一切很文艺!左边搭了一层楼,楼梯是层层老杉木,走在上面仿佛穿越时光,它就在这时出现的。似乎在迎接我,它静静地躺在桌子上,墨黑的身子方方的,中间的印清晰大方,我拿起它的把柄,仔细端详着,里面分明透露着欢喜,这不就是做糕粿的印吗?朋友说这就是米粿印。旁边一个竹篮里也装着好几个长方形的米粿印,颜色比较浅,简单大方的雕刻惹人喜爱。儿时的记忆又亲切地浮现出来。仿佛奶奶炒米麸的香气飘散在空中,我和姐姐正抢着漂亮的米粿印印糕呢!
米粿印实用性强,一直以来由于其很民俗,不起眼,很少有人涉猎研究。今天放在这里用欣赏的眼光看它,实在是精美的工艺品,但又显得有点格格不入了。
不禁想起老家紫泥的民间工艺——北岸篮。这北岸篮,是我们镇西良村北岸社著名的手工业佳品。明末清初北岸社农民于农闲之时,栽竹于港边护岸。后来竹子越来越多,就以竹器手工为副业,特别是编制的篮子工艺精湛,闻名闽南一带,故以社名命名 “北岸篮”。北岸篮的制作,首先要选好良竹做材料,其次劈竹皮片,还劈成细细之竹篾,才耐心细致地编制,竹片缠绕出美丽的形象,美观坚固。编成后还要艺术加工。篮子两旁有吉祥书画对称,一般书法多用“福禄寿全”“百年和好”等字词。国画多以“喜鹊报喜”“八仙过海”之彩色画,篮盖上还有图案画。工艺、书画融成一体,最后还要漆上清油,美丽雅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