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候我才七八岁,那天还是白天,看到一群士兵进来,在大厅安顿下来。大人们都非常害怕,躲到屋子里不敢出来,只有我们几个孩子无所畏惧,跑出来围观,看士兵在干什么,还跟他们玩了起来,后来才知道他们是红军。”92岁林绒花老人回忆起85年前红军进驻长泰武安镇北门巷圆窗杨氏祖厝时的情景,仍记忆犹新。
据相关文献史料记载,1932年4月20日,毛泽东、林彪、聂荣臻等率领中央红军东路军从赣南东征闽南,攻克漳州。随后,红四军分兵长泰,在地方组织配合下,开展筹措钱款、征兵扩军和抗日宣传,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废除苛捐杂税和高利贷,帮助发展地方武装,助推建立苏维埃政权。红军队伍入城后,先在龙津溪畔的泊岸凉亭周围休息,随后分驻城隍庙、文明书院、北门刘厝、林厝等地,指挥部设在北门大埕尾(今自来水公司附近一带)。
地处武安镇北门圆窗为杨氏祖厝,二进式建筑,一个大厅。当时大厝内共有24间房间,住着一百多人,每家每户门前都有一个灶台用来做饭,祖厝前方左侧有口井。
林绒花回忆道,红军借用了百姓的灶台生火做饭,并热情邀请他们一起吃饭,可没人敢去吃更不让我们小孩去,“红军把香喷喷的锅巴分给我们一帮小孩子,一个胆子比较大的孩子接过来吃了,其他孩子见状也都接过来吃了。”
经过一天的观察,老百姓觉得红军挺好的,“大爷”“大娘”叫的亲切,对孩子也没恶意,也就放心了。“红军战士全部睡在大厅地板上,没有对我们造成任何影响,衣服自己洗,饭自己做,食材全部是他们自己的。”林绒花老人说道。第二天,大人们就照例上山干活去了,放着老人和孩子在家。红军在圆窗只住了一天,“当他们离开的时候,东西有借有还,将大厅打扫得干干净净,每个灶台上都压着钱。大家都惊呆了!”林绒花老人说道,“最难忘的还是当时锅巴的味道,那叫一个香!”
红军驻长泰二十多天,军纪严明,与百姓秋毫无犯,深得民心。与长泰地下党组织密切配合,打击土豪劣绅,开粮仓、分浮财、分米谷、赈济贫民,留下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为了纪念红军的功绩,长泰人民把县城东门龙津江畔红军曾经休息的泊岸凉亭称为“红军亭”。
红军驻长泰期间,长泰百姓捐钱捐物,其中还有不少热血青年踊跃报名参加红军。全县共捐款数万元和70多人参加红军队伍。
(林少华王文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