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漳州市南靖县,有一位72岁的老人江清溪。老江是南靖县方志办退休干部。四十多年来,他经常独自行走在荒山野岭,用自己的努力,抢救着一件件文物。他用敬业、无私和大爱,传承文物、留住历史。
四十多年 他悉心保护文物古迹
近日,记者与江清溪老人一同前往龙山镇,探寻一块宋朝石碑。为节约时间,还没吃早饭的老江随手带上几个包子就上车了。这样的早餐方式,对老江来说,早已习惯。在龙山镇西山村村民的带领下,70多岁的老江先生和我们一起穿越竹林、荒草地,在深山丛林中找到了一块宋代石碑。“这块石碑是关于修路的石碑,大概是宋朝到现在的。”
为了将石碑上的字一一还原,老江将石面清扫干净,铺上宣纸,再涂上拓字用的药水,最后在宣纸上小心翼翼地用墨水拓印出文字来,就连蚊子在额头上叮咬都浑然不知。老江的辛苦果然没有白费,石碑的文字最终被清晰地还原出来。老江说,这条路是宋朝时的一条官道,可通往漳州、龙岩。这块石碑虽然只记载了捐资修路的事情,但也是一个历史证据。“这个意义在哪呢,一个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东溪窑。这窑址,碑记早在宋朝的时候已经出现了。现在燕镜关山碑另一块大碑记,记载了三溪窑的事,刚好和这块石碑吻合。”
和老江已共事数十年的陈春梅告诉记者,像这样拓字工作,老江执着地做了四十多年,只要知道哪里有碑刻,不管多荒凉的地方,他都第一时间赶过去。“他让别人用摩托车载他到山上去。他就带一点干粮,有时候一天一根碑刻才拓下来,拓下来后还要几天几夜或是十几天慢慢整理。他不会计较要多少钱才做这个事,这种付出让人感动。”
无怨无悔 他整理碑刻600件
现在,老江已经整理出碑刻600多件,并出版了一本《南靖石刻集》,但还有一大部分新发现的碑刻尚未入册。我们很好奇,是什么支撑老江几十年来如此用心地保护文物。老江说,那是一份感恩和责任。“我到南靖上山下乡,很多知识是南靖教我的,群众教我的。政府培养了我,让我去学习文物,成为文物干部,我有这个责任做好文物保护工作。”
老江告诉记者,很多群众的支持让他感动,也给了他开展工作的动力。“我最感动的就是以前收集一块石条时。六七十名靖城群众过来义务帮忙。他们拿绳子、担子,大家一起挑。我很欣慰,群众叶认识到文物保护的重要性,他们会自觉地抢救这些文物。”
因为这些感动,老江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收集了一些关于靖城镇的碑刻。这些碑刻是靖城镇作为南靖旧县城的重要历史依据和文化基奠。“这些文物没受到保护是不行的,遗留下来的石碑可以为我们提供很多信息。我虽然70多岁了,但是做得到的事我会尽量去做。群众要是再有线索知会我,我就会去看。我做这些事也是增加我自己的知识。”
义无反顾 他捐赠百件收藏品
前不久,江清溪老人向南靖县博物馆捐赠的近百件个人藏品。这些藏品包括木制的甘蔗榨汁机、老式相机、日用瓷器和陶器、木制的糕点盒子,以及闽南古代手工刺绣的裙、帽、围兜等。
老江告诉记者,这些东西都是他在工作当中收藏的。“我想把这些收藏品放到博物馆让大家去看一看,让青年人知道有这样的本土文化。现在城乡改造进度很快,对民间文化遗产也造成了一定的冲击,所以积极地保护这些文物非常重要。希望有更多的人关注民间文物保护,仅靠个人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记者 苏益纯 通讯员 余祥龙 吴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