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档案馆今年在全市启动“镇馆之宝”评选活动,工作人员专门走访各个县区的档案馆,摸底排查各地的珍贵档案。近日,在第五站的南靖县档案馆,记者随同走访,就见到一把“中正剑”。这把剑的背后,有两个人两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记者看到,该剑剑柄两边雕饰国民党的党徽,以及13朵梅花图案,其中一边刻有“江连钦同志佩”,另一边刻有“校长蒋中正赠”等字样。用卷尺测量,短剑长35厘米,剑身宽5厘米。剑刃上刻有“成功、成仁”字样。
南靖县档案局工作人员介绍,2010年,南靖县加大文物保护力度,寻找流落民间的文物。当时,和溪镇林坂村84岁村民林坤土得知消息后,欣然将珍藏的短剑捐给档案馆。林坤土已经过世。据有关媒体报道,几年前他在捐赠时介绍,1949年6月至7月间,国民党第68军团溃退至和溪,当地赤卫队巧妙发动一次“夜袭战”,缴获少量军需物资和这把短剑。
由于林坤土一直给赤卫队送物资,和队员相处得很愉快,一位赤卫队队员将短剑托他,代为保管。可是不知道什么原因,对方没有回来取这把剑。剑就一直落在林家。在2010年的一次民俗活动中,林坤土展示收藏的剑,消息不胫而走,多位古董商欲出重金求购,均被他回绝。这名有50多年党龄的中共老党员,将剑捐赠给县档案馆收藏。
剑的持有者,无可置疑是江连钦。可他到底是谁?“中正剑”是黄埔军校毕业生最具代表性的标志物。记者找到一份《黄埔军校第六期同窗录》名单,发现了当时入学时的江连钦个人信息:江连钦,别号志文,年龄26岁,籍贯福建连城,通讯地址福建连城县庙前萃英学校转。
在1994年编写的《连城文史资料》第十九辑中,有一篇江瑞琼撰写的《江连钦先生传略》,其中写道:江连钦,字森梧,是我县庙前镇庙上村人。曾经署理过诏安县事。担任过广东省政府“咨议”,建国前夕,任“闽西义勇军”特派员,与傅柏翠、江子芹等人策划过闽西起义。生于1898年,入过私塾,读过小学,当过店员。青年时期,考入我县旧制中学;1924年考入厦门集美师范学堂。
1926年春,江连钦弃读从戎,考入黄埔军官学校,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六期。毕业后受命署理诏安县事,任满三载,返回桑梓里躬耕林园。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1947年初夏,江连钦接到黄埔军校同学会林岐峰等几位老同学的邀约书信,前往广州,被国民党广东省府办公厅聘为省府“咨议”。在广州市豪贤路省府公寓住了一年半的时间。这期间,他晤识方方、李汉冲、练惕生等人。1948年秋冬,国民党军队在北方战场节节惨败,蒋介石在江南各省强征壮丁,江连钦便辞去咨议职务,取道韶关、赣州,返回故乡。
1949年春节过后,江连钦赴上杭郭车与傅柏翠交谈时局,密谋闽西起义之事。适年夏天,闽西义勇军司令部成立,江连钦被任命为特派员,推动连城起义之事。随后,经常与李汉冲、练惕生、傅柏翠、张耀轩、江子芹等商议,并具体讨论了闽西起义事宜。
闽西刚解放,江连钦返回家乡复兴教育,担任私立晨光小学首席董事,兼任教员。1951年农历四月初,江连钦因病去世,年仅52岁。
按照诏安县志所述,民国15年,县公署改称县政府,县知事改称县长,由省民政厅任免,规定任期为3年。可见,江连钦担任过诏安县长。在《民国时期漳州所属各县历任知事、县长名录》中记载,江连钦为福建连城人,任职于民国30年5月(1941年)。如今,在九侯山的景点天开门外右上侧崖壁横镌“爱此奇岩”和“独秀群峰”摩崖石刻。前石刻款署:楚雄守前诏安令孔继书;后石刻款署:民国33年(1944年)元旦江连钦题(江连钦时任诏安县县长)。(记者 罗培新 通讯员 苏春红 吴清河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