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乡村振兴局、农业农村部出台指导意见,鼓励引导脱贫地区高质量发展庭院经济,以促进就地就近就业创业、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展增收来源。
作为全省首批国家生态县,南靖县在开展“美丽庭院”创建的过程中,积极探索发展庭院经济,努力让小庭院成为村民增收的“聚宝盆”。
庭院美化 幸福满满
冬日的暖阳铺洒大地,走进南靖县金山镇水美村村民吴枝华家中,干净整洁的院落内种植着错落有致的绿植,五颜六色的鲜花开得正艳。“小院种上花花草草,环境美了,自己住得也舒适开心。”吴枝华说。
“在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庭院。以往,很多庭院都被杂乱的堆积物占领,庭院环境脏乱差。2021年5月以来,我们深入开展‘美丽庭院’创建工作,引导大家打扮自家庭院。”金山镇妇联主席詹美芳说,起初有一些村民不以为然,不愿配合。为此,村干部带着他们到示范户家参观交流,身临其境感受好环境带来的幸福感,村民的观念渐渐发生改变。
在詹美芳看来,“美丽庭院”创建的出发点是为了改善村容村貌,最终受益的还是群众。为此,他们在创建过程中广泛征集群众意见,了解群众需求。村民喜欢在庭院种植蔬菜,他们便统一规划“蔬菜区”,让庭院看起来整齐有序。此外,在村庄主干道规划设计篱笆,村道两旁种上一些容易养护的绿化苗,并完善路灯等道路配套设施,让村庄更美。
金山镇还创新推出“美丽庭院+巾帼宣讲”模式,组建“鹅仙子”巾帼宣讲队,深入家家户户、田间地头,开展“美丽庭院”宣讲,通过自编自导的快板宣讲,让“美丽庭院”家喻户晓。
“截至目前,我们已经培育省级‘美丽庭院’示范户20个、市级‘美丽庭院’示范户45个、县级‘美丽庭院’示范户81个。”詹美芳说。
“美丽庭院”,让乡村变了样。不仅美化了环境,而且促进了经济发展。
企业带动 村民有望增收
“美丽庭院”如何转化为“美丽经济”?
南靖县农业农村局项目办主任吴国海认为,过去村民的资源利用意识不强,导致不少村民家的房前屋后形成闲置用地。有些村民则习惯于以满足自家需求为主,还没有放眼于商品化发展。其次,庭院经济发展往往缺乏统一规划,种养结构相对比较随意,无法形成规模效应。为此,他们结合当地实际,联合龙头企业引导村民种植兰花、金线莲等。
以金线莲为例,南靖农业农村局挑选三家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农户”方式,由企业提供种苗和技术支持,农户在自家庭院内种植,企业按市场价回购,村民们也可自主选择销售渠道。目前,仅福建葛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一家企业,就带动100多户农户在庭院内种植金线莲。
“再过一个月,这批金线莲就可以采收了!”在山城镇葛山村,村民韩龙团指着庭院前一株株长势喜人的金线莲兴奋地说。
韩龙团说,金线莲非常娇贵,对生长环境有较高要求,种植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好温度、湿度、水分、养分等指标。为了方便管理,他安装了智能设备,当温度超过35℃时,系统就会自动喷水降温。
特色引领 形成多元模式
位于南坑镇新罗村的那寨溪居是一栋古色古香的土楼民宿,同时也是省级“美丽庭院”示范户。2019年底,老党员曾阿文响应村里号召,将自家一栋50多年的土楼腾出来改造成民宿。彼时,村里引进的漂流项目也开始试漂活动,外地游客慕名而来,入住那寨溪居,在竹林云海间感受土楼文化。
“在改造土楼民宿时,我们保留了原始夯土墙面、老梁柱与木质楼梯,留住土楼原有的味道。”曾阿文说,“客房外的庭院也是民宿的一大亮点,我在庭院内摆放观赏性强的花卉苗木,配合上清新的草地和石板路,让游客有回归田园的感觉。”
看到那寨溪居带来的经济效益,新罗村村民纷纷效仿,将自家住宅院落改造成民宿。目前,新罗村村民自主创办的民宿已有8家。
据新罗村村支部书记曾清南介绍,新罗村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包括世界最小土楼翠林楼、造型别具一格的双弧半月楼、超过300年历史的磜龟楼土楼群,始建于1000多年前的罗山寺,被评为“福建最美古树群”的鹿角锥古树群等,新罗村也有区位优势,距离著名的树海瀑布不到12公里,紧邻近年来因枳实花海而成为网红的葛竹村。下一步,新罗村将进一步盘活闲置的土楼,将其改造成民宿、农家乐等,不断拓展庭院经济内涵,实现村民居家灵活就业。
南坑镇镇长杨志强表示,南坑镇充分利用农户的住宅院落及其周围土地,通过政府引导、农户参与、样板引路、以点带面,逐步实现庭院经济辖内全覆盖。目前,有以种植石斛、灵芝、兰花等为主的“种植型”、以茶叶加工为主的“加工型”、以兰花电商销售等为主的“商贸流通型”、以民宿为主的“食住服务型”等多种庭院经济模式。(黄小英 李小琴 张苑靖)